時苗留犢的意思、時苗留犢的詳細解釋
時苗留犢的解釋
時苗:東漢時人名。時苗曾是壽春令,上任時乘母牛駕的車,後牛生一犢,時苗離任時将牛犢留下,不肯帶走。比喻為官清廉。
詞語分解
- 時苗的解釋 新苗。 晉 潘嶽 《河陽縣作》詩之一:“長嘯歸東山,擁耒耨時苗。”
- 留犢的解釋 《三國志·魏志·常林傳》:“ 林 遂稱疾篤”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載, 壽春 令 時苗 ,少清白。到任時乘薄軬車,黃牸牛,布被囊。居官歲馀,牛生一犢。離任時,留其犢,謂主簿曰:“
網絡擴展解釋
“時苗留犢”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常用于形容為官清廉的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shí miáo liú dú
- 字面含義:東漢官員時苗在離任時,将任期内母牛所生的牛犢留下,不肯帶走。
- 引申義:比喻為官清廉,不貪取公私財物。
二、典故背景
-
人物身份
時苗(150-220年),字德胄,東漢钜鹿(今河北邢台平鄉)人,曾任壽春縣令、典農中郎将等職。
-
事件經過
- 赴任:時苗乘黃母牛車到壽春上任,人稱“黃牛令”。
- 離任:母牛在任期内生一牛犢,下屬勸其帶走,時苗稱:“犢為淮南所生,理應留此。”最終僅帶母牛離開。
- 影響:百姓感其清廉,建“留犢池”“留犢坊”紀念。
三、文化意義
- 清廉象征:成語與“羊續懸魚”并稱,成為古代官員廉潔自律的典範(出自唐代李瀚《蒙求》)。
- 後世評價:時苗因“清介”聞名,朝廷和百姓均贊其品行,《三國志》等史書亦有記載。
四、應用場景
- 文學引用:多用于贊頌官員或強調廉政主題,如“時苗留犢去,陶令棄官歸。”
- 現代啟示:倡導公私分明、廉潔奉公的職業操守。
如需了解更詳細史料或相關遺迹,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時苗留犢》的意思
《時苗留犢》是一個成語,意指時光流轉,歲月不停,也暗喻人物的滄桑變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時苗留犢》這個成語的部首是日(rì),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時苗留犢》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一書,原文是“君子欲中立于國,不盡得官,止于中央,非一日之功也。有苗者,自追不屬于國;時遊為留與國;有犢者,天幸而不止。三年不達焉,則是孱也。”成語的意義是人們無法一下子實現偉大志向,需要經曆時間的沉澱和不斷努力。
繁體
《時苗留犢》是《時苗留犢》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所以《時苗留犢》在古代的寫法為“時苗畱犢”。
例句
他年少時雖然迷失了方向,但經過歲月的洗禮,最終變得成熟,真正明白了《時苗留犢》中的道理。
組詞
時光流轉、歲月滄桑、中央非一、不屬于國、時遊為留、天幸而不止。
近義詞
時光荏苒、歲月流轉、歲月如梭。
反義詞
一日千裡、一步登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