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妇德的意思、妇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妇德的解释

(1).谓妇女贞顺的德行。为妇女四德之一。《礼记·昏义》:“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郑玄 注:“妇德,贞顺也。” 晋 张华 《女史箴》:“妇德尚柔,含章贞吉。”《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2).指妇女的德行。《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这妇德须孝敬翁姑,相夫教子,调理媳妇,作养女儿,以至和睦亲戚,约束僕婢--都是天性人情的勾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妇德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从传统伦理角度规范女性的品德与行为准则。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阐释:

一、传统伦理释义(儒家礼教范畴)

指封建社会对女性品德、言行提出的道德规范体系,核心是“三从四德”中的“德”。具体要求包括:

  1. 贞顺守节:强调对婚姻的忠诚与从一而终(《礼记·昏义》:“妇德,谓贞顺也”)。
  2. 恭敬柔顺:要求女性谦卑温婉,服从夫家长辈(班昭《女诫》:“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3. 持家之道:善理家务、勤俭克己,维护家族和谐(《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注疏强调女性主内之责)。

二、现代语义演变

随着社会观念发展,当代语境中的“妇德”剥离了封建桎梏,转而强调:

  1. 人格独立:在平等基础上保持个人尊严与价值追求(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德”的普适性定义)。
  2. 家庭责任:夫妻共同承担家庭义务的协作精神(《中华伦理范畴》认为现代妇德需剔除尊卑观念)。
  3. 社会参与:平衡家庭角色与社会贡献的积极态度(女性研究学者杜芳琴指出传统妇德需创造性转化)。

权威参考来源:

  1. 儒家经典《礼记·昏义》对妇德的原始定义
  2. 班昭《女诫》系统化阐释(收录于《后汉书·列女传》)
  3. 《周易·家人》卦象的伦理解读(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德”条目
  5. 杜芳琴《中国社会性别的历史文化寻踪》(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8)对传统伦理的批判性研究
  6. 冯天瑜《中华伦理范畴》丛书对德目体系的现代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注:因文献版权限制未提供链接,读者可通过权威学术数据库或出版社官网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妇德”是中国古代礼教中对女性行为规范的要求之一,属于传统“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中的核心内容。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狭义概念:特指妇女贞顺的德行,强调柔顺、守节、端庄等品质。例如《礼记·昏义》中郑玄注解“妇德,贞顺也”,要求女性顺从夫家礼法。
  2. 广义范畴:泛指女性应具备的德行总和,包括孝敬长辈、持家能力、言行规范等。清代《儿女英雄传》提到需“相夫教子”“约束仆婢”等具体要求。

二、历史演变

三、核心内容

  1. 贞顺:保持节操,对夫家忠诚。
  2. 谦卑:言行温婉,不争强好胜。
  3. 持家:擅长纺织、烹饪等家务(属“妇功”范畴)。
  4. 礼仪:遵守尊卑秩序,如《礼记》要求“动静有法”。

四、现代视角

当代社会普遍认为“妇德”是封建礼教的产物,其片面强调女性顺从的规范已不符合性别平等观念。但部分学者主张剥离时代局限,可重新诠释为“家庭责任感”“品德修养”等中性概念。

建议进一步查阅《礼记》《女诫》等古籍原文,或参考社会学研究论著以获取更全面的历史脉络。

别人正在浏览...

鼇阙鳌掷鲸呿棒子面阪尹八姨贝裘不挂眼筹笔驿畴陇出岔子怱明催徵戴鳌耽搁导训定期存款第一线断壁颓垣肺气肿风馨勾括龟津和蕃呵卫晖光靖嘉巾冠惊灼康泰劳勚掠剩粒米狼戾流程刘项陆绩怀橘门下侍郞明断明恩目连戏逆奄拼搏破璧秦妇吟秀才请车清江使器物认派任责栅钥神浒税舍説长论短束物俗句擡亭拖拖沓沓晩入文渊阁宪曹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