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栎梂的意思、栎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栎梂的解釋

橡實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橡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栎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解釋

栎梂(lì qiú)指橡實,即栎樹的果實。這一别稱源自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果二·橡實》。橡實外形為球形堅果,外殼堅硬,是栎樹的典型特征。

二、關聯信息補充

  1. “栎”的讀音與含義

    • 讀作lì 時,指落葉喬木,俗稱“柞樹”或“麻栎”,其木材堅硬,可用于建築、家具,樹皮可制染料或鞣皮,葉子可養蠶。
    • 讀作yuè 時,特指地名“栎陽”(今陝西境内)。
  2. 栎樹的植物特征

    • 栎樹屬于殼鬥科,果實為橡實(即栎梂),葉長橢圓形,柔荑花序,部分種類如栓皮栎的樹皮輕軟,可制軟木。
  3. 文化與應用

    • 古代文獻如《詩經》中已有栎樹記載(如“山有苞栎”),其木質在傳統中被用于比喻“無用之材”,如“栎樗”。
    • 橡實可入藥,具有收斂止瀉等功效。

三、總結

“栎梂”是栎樹果實的别稱,其名稱和用途在古籍與植物學中均有明确記載。若需進一步了解栎樹分類或文化寓意,可參考《本草綱目》及植物學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栎梂

栎梂(lì jáo)是一個漢字詞,由“栎”和“梂”兩個部分組成。

栎梂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和木字旁。其中,“栎”字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梂”字的拆分部首也是木字旁。

栎梂的筆畫分别是9畫和13畫。其中,“栎”字的筆畫數為9,而“梂”字的筆畫數為13。

栎梂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它的繁體字形為“櫟梂”。繁體字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的感覺。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栎字早期的寫法是象形的,後來經過演變,逐漸形成現在的字形。梂字則是在楷書階段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栎梂的例句:

1. 我們參觀了栎梂園,欣賞到了各種品種的栎梂樹。

2. 近年來,人們對栎梂的研究越來越深入。

組詞:栎木、栎果、栎樹、梂狀、梂枝。

近義詞:槠樹、檀樹、柞樹。

反義詞:松樹、杉樹、柳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