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eathe;respire] 呼吸
呼噓毒疠。——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1).猶呼吸。指吸氣或呼氣。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宋 梅堯臣 《<風異賦>序》:“夫風者天地之氣也,猶人之呼噓喘吸。”
(2).指有意識的呼吸。道家的一種養生術。 唐 柳宗元 《送婁圖南秀才遊淮南将入道序》:“今将以呼噓為食,咀嚼為神,無事為閑,不死為生,則深山之木石,大澤之龜蛇,皆老而久,其於道何如也?”參見“ 呼吸 ”。
“呼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呼吸
指生理層面的吸氣和呼氣動作,常見于描述在惡劣環境中的呼吸狀态。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呼噓毒疠”,指在瘴氣中艱難呼吸。
道家養生術
引申為有意識的呼吸調節,屬于道家修煉方法,通過控制呼吸達到養生目的。如《送婁圖南秀才遊淮南将入道序》提到“以呼噓為食”,強調呼吸吐納的修煉意義。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呼噓”可形容風聲或聲音高亢,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或誤用,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該詞核心含義為“呼吸”,兼具現實與哲學雙重指向,需通過經典文獻理解其本義。
呼噓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聲音或呼吸聲。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口字旁和口字旁,總共是10畫。
這個詞語源自古代漢字,繁體字為「呼噓」。在古代漢字中,「噓」字由「虍」和「口」組成,虍是一種猛獸,表示聲音的強勁,「口」表示聲音由嘴巴發出。
在古代,呼噓的寫法有所變化。早期的寫法是「xū」,隻有兩個筆畫,後來的寫法演變成「噓」。
以下是一些使用呼噓的例句:
1. 他安靜地呼噓着,不想打擾别人。
2. 夜晚的森林中,隻能聽到小動物的呼噓聲。
3. 風吹過稻田,發出呼噓的聲音。
呼噓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呼嘯」、「呼喝」、「噓寒問暖」等。其中,「呼嘯」表示風、車輛等迅速通過時發出的大聲音;「呼喝」表示大聲喊叫;「噓寒問暖」表示關心他人溫暖的詢問。
與呼噓相近的詞語有「急促」、「喘息」等。這些詞語都是描述聲音或呼吸的情況。相對的,與呼噓反義的詞語有「寂靜」、「無聲」等,表示完全沒有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