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乘緻寇的意思、負乘緻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乘緻寇的解釋

典出《易·解》:“六三:負且乘,緻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緻戎,又誰咎也。’” 孔穎達 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負者,小人之事也。施之於人,即在車騎之上而負於物也,故寇盜知其非己所有,於是競欲奪之。”意思是卑賤者背着人家的財物,又坐上大馬車顯耀,就會招緻強盜來搶。後以“負乘緻寇”謂居非其位,才不稱職,就會招緻禍患。《晉書·張祚傳》:“城峻衝生,負乘緻寇,惟陛下圖之。” 北周 庾信 《為閻大将軍乞緻仕表》:“而臣甲子既多,耄年又及,無參賓客之事,謬達諸侯之班。屍祿素餐,久紊彜典,負乘緻寇,徒煩有司。”《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陳翰 《異聞集·呂翁》:“﹝臣﹞有忝恩造,無裨聖化,負乘緻寇,履薄戰兢。”亦省作“ 負乘 ”。《後漢書·靈帝紀贊》:“ 靈帝 負乘,委體宦孽。徵亡備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栖宮衛。” 李賢 注:“《易》曰:‘負且乘,緻寇至。’言帝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唐 劉禹錫 《代謝男師損等官表》:“虛受丘山之賜,實增負乘之憂。”《明史·外戚傳序》:“一二怙恩負乘之徒,所好不過田宅、狗馬、音樂,所狎不過俳優、伎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負乘緻寇”是一個源自《易經》的成語,綜合多個權威解釋,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易經·解卦》
    該成語最早出自《易經》解卦六三爻辭:“負且乘,緻寇至,貞吝。”意為卑賤者背着財物卻乘坐君子之車,顯耀招搖,導緻盜賊觊觎。後《象傳》進一步解釋為“自我緻戎,又誰咎也”,強調咎由自取。

三、引申含義

四、用法與實例

五、近義與關聯概念

這一成語通過《易經》的典故,以象征手法揭示人事規律,至今仍具現實警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乘緻寇》的意思

《負乘緻寇》是一個成語,表示一個人或團體自作自受,自己的錯誤行為最終導緻了失敗和困境。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因自己的決策或行為犯下錯誤而受到懲罰。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負乘緻寇》這個成語拆分為4個漢字:
- 負(部首:貝,筆畫:9)
- 乘(部首:丿,筆畫:8)
- 緻(部首:至,筆畫:6)
- 寇(部首:宀,筆畫:10)

來源和繁體

《負乘緻寇》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上》這本古籍中:
“見齊衰者思衰,言之者思念,危言危行者終危,負乘緻寇者最速。”
繁體字的寫法為《負乘緻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負乘緻寇》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如下:
- 負:負
- 乘:乗
- 緻:緻
- 寇:寇

例句

1. 他的過錯導緻了整個團隊的失敗,可以說他是《負乘緻寇》。

2. 那個政府對于國家經濟的錯誤決策最終使得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負乘緻寇》。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 負責任
- 乘勝追擊
- 緻力于
- 寇手
近義詞:
- 自食其果
- 自取滅亡
反義詞:
- 因勢利導
- 步步為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