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嬾婦的意思、嬾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嬾婦的解釋

1.蟋蟀的别名。 三國 吳 陸玑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蟋蟀在堂》:“﹝蟋蟀﹞一名蛬,一名蜻蛚, 楚 人謂之王孫, 幽州 人謂之趣織,督促之言也。裡語曰‘趣織鳴,嬾婦驚’是也。”後以“嬾婦”為蟋蟀的别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則鳴。一雲 濟南 呼為懶婦。” 宋 楊萬裡 《張功父索餘近詩餘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題七字》詩:“自笑唫秋如嬾婦,可能擊鼓和 馮夷 。”原注:“蟋蟀也,見《古今注》。”一本作“ 懶婦 ”。

2.獸名。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獸》:“嬾婦,如山豬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機軸織絍之器掛田所,則不復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嬾婦”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文獻記載和語境:

  1. 蟋蟀的别名
    根據三國吳國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記載,“懶婦”(與“嬾婦”通假)是蟋蟀的别稱,民間有“趨織鳴,懶婦驚”的俗語,形容蟋蟀鳴叫提醒懶散婦女紡織的意象。

  2. 一種類似山豬的動物
    宋代範成大《桂海虞衡志·志獸》中提到,“嬾婦”形如小山豬,喜食莊稼。農夫通過在田間懸挂紡織工具(如機軸)來驅趕它,防止其破壞農作物。


注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嬾婦》的意思

《嬾婦》是一個漢字詞組,用于形容一個女性懶散、懶惰不務正業、偷懶的貶義詞。這個詞反映了一種社會對于女性不勤奮、不踏實的偏見和批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嬾(lǎn):女性部首、丈字旁,共12畫。

婦(fù):女性部首、捆字旁,共11畫。

來源和繁體

《嬾婦》最早出現在古代小說《紅樓夢》中,在小說中形容賈母的女兒王熙鳳懶散不守禮儀,常常偷懶不做家務。這個詞後來被人們用于批評懶惰的女性。在繁體字中,這個詞寫作「懶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嬾婦」的寫法與現在相似,隻是在字形上略有差異。例如,「嬾」字的古代寫法是「婪」,表示女性的貪婪和懶惰;而「婦」字的古代寫法是「媍」,表示女性的副詞。

例句

這個詞可以在以下例句中使用:

  1. 她從來不做家務,真是個嬾婦。
  2. 這個嬾婦整天無所事事。
  3. 不要當嬾婦,努力工作才能有所成就。

組詞

與「嬾婦」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嬾婦」近義詞有「懶婦」和「惰婦」,反義詞則是「勤婦」和「努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