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佛位的意思、佛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佛位的解釋

成佛證果之位。 元 吳萊 《三朝野史》:“人皆謂 彌遠 是佛位中人。”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二講:“所以接着就有《如來性起品》,叙述達到佛位以後所應作的事情,即怎樣進行教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佛位是漢語中的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修行證果的階位

指修行者通過戒定慧的修持,最終證得佛陀果位的層次。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定義:“佛果之位也。謂修行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地位。”

《漢語大詞典》 釋義:“成佛之位。指修行成佛的果位。”

此義強調從凡夫到成佛的修行次第,是佛教解脫理論的核心目标。


二、象征義:覺悟境界的體現

引申為佛陀所代表的圓滿智慧與慈悲境界。

《三藏法數》(明代佛教辭書)雲:“佛位者,究竟覺了諸法實相,超越生死,住寂滅樂。”

此解突出佛位的精神高度,即斷除煩惱、徹悟真理的終極狀态。


三、引申義:供奉佛陀的聖位

指寺院中供奉佛像或象征佛陀的法座、壇城。

《中國佛教文化史》(孫昌武著)提及:“寺院設佛位以表恭敬,如法座、蓮台等,皆為佛陀應化之依止。”

此用法常見于宗教儀軌,體現對佛陀人格化與神聖空間的建構。


文化意義

佛位概念貫穿漢傳佛教思想體系,既指向個體修行的終極成就(如《壇經》中“即心即佛”),亦關聯寺廟的空間象征(如敦煌壁畫中的“佛位圖”)。其内涵融合了印度佛學與中國文化對“覺悟者”地位的诠釋。


參考資料: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3. 明代《三藏法數》
  4. 孫昌武《中國佛教文化史》
  5. 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藝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佛位”是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及延伸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通過修行達到的成佛果位,即證悟無上覺悟的境界。佛教認為修行者需經曆不同層次(稱為“位”),最終成就佛果,獲得圓滿智慧與解脫。

二、修行層次與佛位

  1. 修行階段:凡夫需逐步修持,從初發心到最終成佛,經曆菩薩“十地”等階位,每個階段對應不同覺悟層次。
  2. 佛位特性:達到佛位後,修行者具備教化衆生的能力,如《如來性起品》所述,佛需以智慧引導衆生。

三、延伸含義

四、相關概念

總結來看,“佛位”既是佛教修行的終極目标,也承載了宗教文化中對神聖地位與智慧的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二子寶姥抱頭鼠竄被動表座菜市口成平淳酖村謠電訊鼎元多得反寇奮身赴官高奮顧拂規彠詭勝國毀孤蓬古調單彈橫起合刃鴻健瀸汙積德驚痫卷軸郡乘控股公司闌單兩抵倮獸苗嶺滅抑蜜章目的尿素匏瓜漂樐瓊戶湫溢傻喝喝贍部金神射釋冤受形壽尊桃符闆恬惔通紅通曙瓦珑畏伏卧虎蕭寺小竢下尊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