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驚癎 ”。因受驚而發作的一種病。《神農本草經》卷二:“牡丹,味辛寒。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南道之酋豪,多選鵝之細毛,夾以布帛絮而為被……俗雲,鵝毛柔煖而性冷,偏宜覆嬰兒,辟驚癎也。”《醫宗金鑒·幼科雜病法要訣·驚痫》:“驚癎,觸異驚神氣,吐舌急叫面白紅,發作如人将捕狀。”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神語·雷神》:“禱而得雷公之墨,光瑩如漆,則以治邪魅驚癎。”
驚痫是一個多維度概念,其含義涵蓋醫學、中醫及傳統病理學解釋,具體可歸納如下:
驚痫俗稱“抽風”,中醫稱為“驚風”,指因突然受驚或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引發的急性病症。現代醫學認為,其本質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緻的短暫性腦功能障礙,屬于癫痫的一種特殊類型。
中醫常用鎮驚安神類藥物如琥珀抱龍丸,西醫則以抗癫痫藥物為主(如卡馬西平)。日常需避免刺激環境,保持規律作息。
提示: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39健康網()等來源。
驚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分别是“驚”和“痫”。
“驚”的部首是心,它的筆畫數是忄(3)加上巛(3),總計6畫。
“痫”的部首是疒,它的筆畫數是疒(10)加上番(8),總計18畫。
“驚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黃帝内經》。病的症狀通常伴隨着突然發生的驚吓和抽搐,故稱為“驚痫”。
根據漢字的演變和簡化,繁體字“驚痫”以及它們的筆畫數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些許不同。例如,繁體字的“驚”可以寫作“驚”,而“痫”可以寫作“癇”。
一些關于“驚痫”的例句有:
1. 他突然發生了一場驚痫,吓壞了在場的所有人。
2. 驚痫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需要及時就醫。
一些與“驚痫”相關的組詞有:
1. 癫痫:又稱“大發作”,是一種慢性的腦部疾病。
2. 病症:指表現出的疾病特征和症狀。
一些與“驚痫”近義的詞有:
1. 驚厥:指突然昏厥、抽搐的症狀。
2. 病症:與驚痫相似,都是指病症表現出的特征和症狀。
一些與“驚痫”反義的詞有:
1. 平靜:指沒有任何驚吓或抽搐的狀态。
2. 正常:指身體或心理狀态符合正常标準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