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管。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侍中,左蟬右貂,本 秦 丞相史,往來殿中,故謂之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晉書·職官志》:“尚書郎, 西漢 舊置四人,以分掌尚書。”《*********自傳·革命失敗》:“以 李濟深 為主席,下設政治、軍事、財政、文化、外交五*********,分掌軍事、財政各事宜。”
“分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分管、分别職掌,通常用于描述職責或權力的分工。以下是詳細解釋:
漢代
漢應劭《漢官儀》記載:“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
解讀:侍中這一官職分管皇帝的日常用品,甚至包括私密器物,體現職責細分。
晉代
《晉書·職官志》提到:“尚書郎,西漢舊置四人,以分掌尚書。”
解讀:尚書郎的職位設置四人,分管尚書事務,說明官僚體系中的分工制度。
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第七回:“紹入冀州……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
解讀:袁紹奪取冀州後,将州内事務分配給不同謀士管理,體現權力分配。
在日語中,“分掌”(ぶんしょう)同樣表示“分擔”,常用于事務分工場景(網頁)。例如:
“分掌”強調職責的劃分與協作,常見于曆史文獻及組織管理語境。其核心是通過分工提高效率,適用于古代官職、現代管理及跨語言場景(如日語)。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或特定專業文本中。
分掌是一個由“分”和“掌”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分散管理或分擔職責。
分掌的“分”字是由“八”和“刀”兩個部首組成,共2畫;“掌”字是由“手”和“鐮刀”兩個部首組成,共13畫。
“分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制。在古代中國,官員職務一般按照不同的權限和職責進行劃分。高級官員會分掌多個職務或權力,以實現分散管理和分擔職責的目的。
“分掌”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分掌”一詞的古時候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區别,保持了相同的意義和構造。
1.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需要分掌不同的任務,共同推動工作的完成。
2. 在公司高層會議上,各部門經理将分掌不同的職能,以實現全面管理。
分配、分權、分工、掌握、掌權、掌管。
分配、分擔、分工、分解。
集中、彙聚、合掌、集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