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粃政的意思、粃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粃政的解釋

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晉 葛洪 《抱樸子·任能》:“ 魯 用 季子 二十餘年,内無粃政,外無侵削。” 晉 郭璞 《省刑書》:“官方不審,則粃政作。”《梁書·侯景傳》:“誅君側之惡人,清國朝之粃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粃政”是一個漢語詞彙,現多寫作“秕政”,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粃政”指不良的政治措施或弊政,常用于描述治理中的缺陷或錯誤政策。

  2. 讀音與字形
    拼音為bǐ zhèng,其中“粃”為異體字,現代多寫作“秕”,原指不飽滿的谷粒,引申為“不完善”之意。

  3. 古籍例證

    • 《國語·晉語七》:“公使祁午為軍尉,殁平公,軍無秕政。”(意為軍務無不良措施)
    • 《後漢書·黃瓊傳》:“秕政日亂,遂使奸佞擅朝。”(指政治日益敗壞)
    • 晉代葛洪《抱樸子·任能》:“内無粃政,外無侵削。”(形容國家治理完善)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與“獘政”(弊政)、“秕政”同義,均指有害的政治措施。

  5.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用于批判性分析古代政治制度問題。

總結來看,“粃政”強調政治措施的缺陷或負面影響,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可參考《國語》《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粃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政治(政府的組織和管理)方面的施政能力或方法。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米”和“攵”,其中“米”是象形字,表示糧食;“攵”是變體的“攴”,表示握筆的手。 《粃政》的筆畫總共有17畫,比較多,書寫時需要一定的技巧。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文字,但在現代漢字字典中并不常見。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不常出現在口語或日常的書面表達中。 順帶一提,繁體字中沒有《粃政》這個詞,因為它并不是一個常用的詞彙。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粃政》這個詞在曆史上的漢字寫法并無記載,因此我們無法确定其古代的字形。 這個詞比較少被用作例句,因為它并不常見。因此,暫時無法給出相關的例句。 至于《粃政》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信息,由于這個詞不太常見,因此在這些方面的相關信息也相對較少。 希望上述簡短的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對其他問題有興趣,我很願意再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