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粉絮的意思、粉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粉絮的解釋

(1).潔白的絲綿。《宋書·天文志三》:“十月,客星白如粉絮,在太微西。”

(2).指柳絮。 宋 梅堯臣 《送胥平叔太博通判湖州》詩:“東風欲粉絮,相逐江上頭。” 清 吳偉業 《圓圓曲》:“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3).指絲綿做成的粉撲,用以蘸粉敷面。 北周 庾信 《鏡賦》:“懸媚子於搔頭,拭釵梁於粉絮。” 倪璠 注:“粉絮,即俗粉撲,用綿為之也。言釵梁用粉絮拭之,其色光明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粉絮"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意象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指代自然界的柳絮 《漢語大詞典》解釋"粉絮"為"柳絮",特指柳樹種子外包裹的白色絨毛。其形态特征為質地輕盈、色澤淡白如粉末,常隨風飄散形成春日特有的"飛雪"景觀。該詞常見于古典詩詞,如宋代詞人晏幾道《鹧鸪天》中"粉絮輕沾撲繡簾"的描寫,生動展現了柳絮紛飛的動态美感。植物學典籍《中國植物志》記載,柳屬植物(Salix)的種子借助絮狀冠毛實現風媒傳播,這種生物特性賦予了"粉絮"獨特的生态意象。

二、紡織領域的專業術語 在紡織工藝中,《紡織大辭典》将"粉絮"定義為加工過程中産生的碎棉絮或絲綿殘渣,常見于缫絲、彈棉等工序。明代《天工開物》詳細記錄了江南地區"收粉絮為紡織餘料"的産業實踐,這類副産品多用于制作填充物或再生紡線原料。清代《江南制造局記》更明确指出,優質粉絮需經過"篩分去雜"等精制工序,體現了古代紡織業對原料的精細化利用。

網絡擴展解釋

“粉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ěn xù,其含義根據不同語境有三種解釋,主要源自古典文獻和詩詞中的用法:

  1. 潔白的絲綿
    這一釋義最早見于《宋書·天文志三》,記載為“客星白如粉絮”。形容絲綿質地細膩、顔色純白,常用于比喻星體或自然景物的潔淨柔和。

  2. 指柳絮
    宋代梅堯臣《送胥平叔太博通判湖州》詩中提到“東風欲粉絮”,清代吳偉業《圓圓曲》亦有“認作天邊粉絮看”的描寫。此處以柳絮的輕盈潔白比喻自然景象或情感意境。

  3. 絲綿制成的粉撲
    北周庾信《鏡賦》中描述“拭钗梁於粉絮”,指古代女子用絲綿制成的工具蘸取脂粉修飾妝容,反映了古代美容用具的材質特點。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尤其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需參考上下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常履順安石榴變躬遷席禀帖比竹不戁不竦慚幸長舊差牙晨祼塵喧創世紀萃集單口東飄西徙奪俸防塞蜚禽風輕雲浄風羽否定之否定規律拊股給對顧影弄姿海底鷗兒寒木寒泉之思瘓癱會費建鼓澆淳季春今分旌舉口角風情老到龍蹻經龍口亂轟轟懵撒妙工冥行南北衙諾唯葩蘤盤萦破赀青山不老瓊畟秋蕪生拘生議石碑丕食味方丈缌麻喪撻笞圖書文敏系家夕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