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宗廟祭祀儀節名。《新唐書·禮樂志一》:“凡祭祀之節有六:一曰蔔日,二曰齋戒,三曰陳設,四曰省牲器,五曰奠玉帛、宗廟之晨祼,六曰進熟、饋食。”《元史·祭祀志三》:“親祀時享儀,其目有八……五曰晨祼。祀日丑前五刻,諸享陪位官各服其服。”
“晨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én guàn(注音:ㄔㄣˊ ㄍㄨㄢˋ),其含義是古代宗廟祭祀儀節名,特指祭祀活動中特定的環節。具體解釋如下:
宗廟祭祀環節
晨祼是古代祭祀儀式的步驟之一,主要用于宗廟祭祀。根據《元史·祭祀志三》記載,元代“親祀時享儀”共包含八項流程,其中第五項為“晨祼”。唐代《新唐書·禮樂志一》則将祭祀分為六節,第五項為“奠玉帛、宗廟之晨祼”,第六項為“進熟、饋食”。
時間與形式
“晨”指清晨,“祼”(音guàn)是古代祭祀時以酒澆地的降神儀式。綜合多部史書記載,晨祼通常于祭祀當日丑時(淩晨1-3點)前五刻(約淩晨3點左右)進行,包含陳設祭品、奠酒等步驟。
該詞屬于古代禮制專有名詞,現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禮樂制度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需更詳細史料,可查閱《元史·祭祀志》《新唐書·禮樂志》等文獻。
晨祼(chény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晨祼起源于古代中國文化,用來形容在清晨起床後未穿衣服的狀态。在繁體字中,晨祼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漢字寫法中,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流派,晨祼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結構和部首并無大的變動。
例句: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