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諾唯的意思、諾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諾唯的解釋

應諾。 宋 蘇轼 《戲子由》詩:“道逢 陽虎 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 清 朱琦 《感事》詩:“機幄時咨對,震懾但諾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諾唯”在現代漢語中并非一個獨立成詞的常用詞彙,它更常見于古漢語語境或作為特定短語的一部分。其含義需拆解為“諾”與“唯”兩個單字并結合古漢語用法來理解:

一、 核心釋義:應答之聲,表順從

二、 語源與典型用法 “諾唯”的典型用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古漢語應答禮儀: 在古代對話中,“唯”和“諾”都是表示應答的歎詞,但用法有細微差别。“唯”常用于應答地位尊貴者(如君主、父母、師長),表示更深的敬意和順從;“諾”則用于應答地位相當或稍低者。兩者連用“諾唯”或“唯唯諾諾”,則強化了這種畢恭畢敬、連連稱是的形象。
    • 《論語·裡仁》: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孔子說:“曾參啊!我的學說貫穿着一個基本觀念。”曾子答道:“是。”) 這裡曾子用“唯”應答老師孔子,體現尊敬。
    • 《禮記·曲禮上》: “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父親召喚,不要用“諾”答應;老師召喚,不要用“諾”答應;要用“唯”答應并起身。) 此句明确區分了“唯”與“諾”在尊卑應答中的使用規範。
  2. 成語“唯唯諾諾”: 這是“諾唯”概念最廣為人知的載體。該成語形容一味順從附和、不敢提出不同意見的樣子,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指人缺乏主見和原則。
    • 語源: 一般認為源自《韓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這種人君主還沒下令就連連稱“唯”,還沒差遣就連連應“諾”,預先揣摩君主的意圖,察言觀色,以便事先迎合君主的心思。)
    • 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唯唯諾諾”的解釋為:“形容一味順從别人的意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三、 文化内涵 “諾唯”及其衍生的“唯唯諾諾”,深刻反映了傳統社會中的等級觀念和尊卑秩序。它要求在下位者對在上位者保持絕對的恭敬與服從,應答時需使用特定的謙卑詞彙。這種文化背景賦予了“諾唯”以謙卑、順從、甚至盲從的核心内涵。在現代語境下,其獨立使用極少,但其體現的順從态度在成語“唯唯諾諾”中得以延續并被賦予了批評缺乏獨立人格的意味。

“諾唯”并非現代漢語獨立詞彙,其本質是古漢語中表示恭敬應答的歎詞“諾”與“唯”的連用,指連續、謙卑的應承之聲,核心含義在于順從、不違抗。其文化内涵體現了傳統尊卑秩序下的應答禮儀。該詞在現代最顯著的遺存是貶義成語“唯唯諾諾”,用以形容人毫無主見、一味附和他人。

網絡擴展解釋

“諾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諾唯”由“諾”和“唯”兩字組成:


二、使用場景

  1. 日常承諾:形容人作出承諾時的堅決态度,如工作、學習或婚姻中的誓言。
  2. 文學表達:常見于古典詩文,如蘇轼《戲子由》中“心知其非口諾唯”,描述表面應諾但内心不認同的狀态。
  3. 命名寓意:作為人名或企業名(如“金泰諾”),寓意誠信、專注與責任感。

三、延伸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用例(如蘇轼、朱琦詩句),可參考相關詩詞解析或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嗟鳌鼻白合倉舍誠令遲回觀望赤緑措置有方唲嘔放歌縱酒伏涼兒服章戈什哈供桌寡貌诂解國務委員橫世闳辯铧弓黃水幻士幻世魂亡魄失活棋家畜講授擊潰戰金水河錦質拷掠力倍功半栗栗危懼驢鞠茅土悶苦牧長破潰乾策千慮一得跂蛲青秋氣義相投散悶散袒散文山川米聚山燒燒痕神眉鬼眼坦腹田灋田油子天中之嶽網捕王謝衛卒綫溜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