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舉的意思、旌舉的詳細解釋
旌舉的解釋
表彰舉薦。《宋書·前廢帝紀》:“其有孝性忠節,幽居遯栖,信誠義行,廉正表俗,文敏博識,幹事治民,務加旌舉,隨才引擢。” 明 徐渭 《為請複新建伯封爵疏》:“凡忠臣義士、孝子順孫、烈女節婦,臣悉咨訪,以備旌舉。”
詞語分解
- 旌的解釋 旌 ī 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銘(舊時喪禮,柩前書死者姓名的旗幡)。 表揚:旌表。 筆畫數:; 部首:方; 筆順編號: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網絡擴展解釋
“旌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表彰舉薦,多用于古代文獻和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拆解
- 旌:原指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如《宋書》提到的“旌旗”),後引申為表彰,如“旌表”(網頁、)。
- 舉:意為推選、薦拔,如“舉薦”“舉賢”。
組合後,“旌舉”即通過公開表彰的方式選拔人才,強調對德行或才能的肯定與推薦(網頁、)。
二、用法與語境
- 古代官方行為:常見于表彰忠孝節義、廉潔治民等德行。例如《宋書·前廢帝紀》提到“孝性忠節……務加旌舉”,指對符合儒家倫理者予以表彰并提拔(網頁、)。
- 文獻例證:明代徐渭《為請複新建伯封爵疏》中,将“忠臣義士、孝子順孫”列為旌舉對象,體現其道德導向(網頁)。
三、應用場景
- 古代選拔人才制度中,與“察舉制”類似,但更強調以表彰形式公開認可。
- 現代可用于比喻對優秀人物或事迹的公開褒獎與推薦,但屬書面化表達。
四、相關詞彙
“旌舉”融合了表彰與選拔的雙重含義,反映了古代社會對道德與能力并重的用人理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旌舉
《旌舉》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升起旗幟、舉旗示衆。該詞的部首是⺾(之一),總筆畫數為16劃。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旌舉》的部首是⺾,它是“矢”字的變形,“矢”字表示箭,旗幟定有舟矢之舞等象征。《旌舉》的總筆畫數為16劃。
來源
《旌舉》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趙商《古文尚選》中,意為升起旗幟、舉起旗幟示意。
繁體
《旌舉》的繁體字為「旌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旌舉》的寫法為「旌擧」或「旌舉」。其中“擧”與現代漢字中的“舉”表示相同的意思。
例句
1. 他們在黎明時分旌舉大旗,向人群展示勝利的旗幟。
2. 在莊嚴的儀式上,士兵們旌舉國旗,表達對國家的忠誠。
組詞
1. 旌旗:表示旗幟和旗子。
2. 舉世矚目:表示引起世人廣泛關注。
3. 揚旗驚擾:表示提起旗幟使敵人恐慌。
近義詞
升旗、舉旗、插旗,均有"舉起旗幟"的意思。
反義詞
落旗,表示放下旗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