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的意思、樂天的詳細解釋
樂天的解釋
[happy-go-lucky; easy-going] 樂于順應天命,引申為樂于自己的處境而無憂慮
樂天知命,故不憂。——《易·系辭上》
詳細解釋
(1).謂樂于順應天命。《禮記·哀公問》:“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 鄭玄 注:“不能樂天,不知己過而怨天也。”《孟子·梁惠王下》:“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 湯 事 葛 , 文王 事 昆夷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 趙岐 注:“聖人樂行天道,如天無不覆也。”
(2).引申為安于處境而無憂慮。 晉 陶潛 《自祭文》:“勤靡餘勞,心有常閑。樂天委分,以至百年。” 明 王廷相 《慎言·作聖篇》:“隨所處而安,曰‘安士’;隨所事而安,曰‘樂天’。” 茅盾 《創造》:“第二件事使 君實 極感困難的,是 娴娴 的樂天達觀的性格。”
詞語分解
- 樂的解釋 樂 (樂) è 歡喜,快活:快樂。樂境。樂融融。樂不可支。其樂無窮。樂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樂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使人快樂的事情:取樂。逗樂。 對某事甘心情願:樂此不
- 天的解釋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際。天罡(北鬥星)。天淵(上天和深淵,喻差别大)。天馬行空(喻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天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氣候:天氣。天冷。 季節,時節:冬天。 日,一
專業解析
“樂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安于自己的處境或命運,無憂無慮,豁達開朗的生活态度。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源與基本釋義:
- “樂”意為快樂、喜悅;“天”指天命、自然、命運。
- 組合起來,“樂天”本義指樂于順應天命,後引申為對生活持樂觀、豁達、隨遇而安的态度,不因環境變化或遭遇困厄而憂慮煩惱。
-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P.844:“樂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派|~知命。”
-
古代釋義(強調順應天命):
- 在古漢語中,“樂天”常與“知命”連用,構成“樂天知命”這一重要哲學概念。它源于《周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意指樂于順應天道自然,知曉命運規律,因此能夠超脫憂慮。這是一種儒家推崇的面對人生際遇的豁達境界。
-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樂天:1. 樂于順應天命。《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孔穎達 疏:‘順天道之常數,知性命之始終,任自然之理,故不憂也。’”
-
現代釋義(側重樂觀性格):
- 在現代漢語中,“樂天”更側重于形容一種天生的或修養得來的樂觀、開朗、不計較的性格特征。擁有這種性格的人被稱為“樂天派”。
-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樂天:安于天命,自得其樂。後稱達觀的人為樂天派。”
-
文化内涵:
- “樂天”代表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和處世哲學。它鼓勵人們接受現實,在順境中保持平和,在逆境中保持豁達,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追求内心的安甯與快樂。這種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道思想交融)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 來源: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商務印書館)等著作中論述儒家“知命”與道家“自然”思想時,常涉及“樂天”所體現的精神境界。
“樂天”一詞,從古至今,其核心都圍繞着順應自然(天命)、安于現狀、保持樂觀無憂的心态。在古代哲學語境下,它與“知命”緊密相連,強調對宇宙人生規律的認知與順應;在現代日常語境中,它更直接地形容一種開朗豁達、隨遇而安的性格特質(樂天派)。這種态度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内心平和與生命韌性的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樂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樂天”指安于自身處境且保持無憂無慮的心态,強調順應自然規律或命運安排,以積極樂觀的态度面對生活。該詞由“樂”(快樂)和“天”(自然、天命)組合而成,體現對現實的坦然接納。
二、出處與經典引用
- 《周易·系辭上》
原文“樂天知命,故不憂”,意為順應天命、知曉命運規律,因此不會憂慮。
- 《孟子·梁惠王下》
提到“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指以大國的姿态對待小國,是順應天道的表現。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相關文化背景
- 白居易的字
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與其詩歌中體現的豁達人生觀相呼應。
- 哲學内涵
融合了儒家順應天命與道家自然無為的思想,強調内在平和與外在境遇的和諧統一。
五、現代應用場景
- 個人心态:形容性格開朗、遇事不糾結的“樂天派”。
- 文學表達:用于描述角色特質或傳遞積極價值觀。
總結來看,“樂天”既是一種傳統哲學觀念,也是現代人推崇的生活态度,鼓勵以豁達之心面對人生起伏。
别人正在浏覽...
白柘包辦寶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貶彈褊狷側刀竄言代興躭勤登牓獨侑返複繁阜分斷黼黻服滿負鐵戈劍官婢寒砧恒象呼必勒罕狐黎嘉賔翦草除根家養積負金車旌輿敬竈金虵鞠躬盡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念連聚斂屦遼患立效龍岫滿鼓鼓民極缪丑磨牙鑿齒目達耳通木蘭詩齊心併力三水部十字鎬四妃嵩霍鐵利僞軍為文霞虹鄉氣湘淵賢淑小秦君寫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