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鲠的意思、除鲠的詳細解釋
除鲠的解釋
除害。《國語·晉語六》:“今治政而内亂,不可謂德。除鯁而避彊,不可謂刑。” 韋昭 注:“鯁,害也。”
詞語分解
- 除的解釋 除 ú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鏟除。廢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變,變換:歲除(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不計算在内:除非。除外。 算術中用一個數去分另一個數,是“乘”的反運算:除法。 台階:階除
- 鲠的解釋 鲠 (鯁) ě 魚骨: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魚骨卡在嗓子裡。 直:骨鲠。鲠直(同“梗直”、“耿直”)。鲠言。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除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1. 基本釋義
- 除鲠(chú gěng)意為“除害”,即消除禍患或有害的事物。
- “鲠”在此處并非指魚刺,而是引申為“害”(即危害、禍害)。
2. 詞源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國語·晉語六》:“除鯁而避彊,不可謂刑。”
- 語境:句中強調治理國家時,若僅消除次要禍患卻回避根本問題,不能算真正的“刑”(法治)。
- 字詞分解:
- 除:清除、去除;
- 鲠:原指魚骨卡喉,引申為阻礙或危害。
3.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中,例如描述解決社會隱患或根除弊端的行為。需注意與“如鲠在喉”(形容不吐不快)等含“鲠”的成語區分。
“除鲠”核心含義是“消除危害”,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對象(如政治、社會或具體問題)。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文例證,可參考《國語》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除鲠》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除去難題或困難,使事情變得順利或清楚。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除:部首為阝,總共4畫。
- 鲠:部首為魚,總共11畫。
來源:
《除鲠》一詞源于《詩經·周南·關雎》,其中的句子“匪饑,匪渴,民之從事,胡可忘也”,意為“不是因為饑餓,也不是因為口渴,百姓都能從事工作、不忘其責任”,其中“胡可忘也”即為“除鲠”。
繁體:
《除鲠》在繁體中為《除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除鲠的寫法略有不同,常用的寫法為“㑇”或“肅”。
例句:
他們勤奮努力,一起協作,成功地除鲠了公司發展中的種種困難。
組詞:
除鲠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除鲠取義、除鲠事宜、除鲠而後快。
近義詞:
解決、擺脫、排除、消除。
反義詞:
增添、加重、困擾、制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