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粉團的意思、粉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粉團的解釋

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猶今之麻團。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射團》:“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于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妙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元宵節 前門 燈市, 琉璃廠 燈市, 正陽門 摸釘, 五龍亭 看燈火,唱秧歌,跳鮑老,買粉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粉團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釋義:


一、植物名稱

指繡球莢蒾(學名:Viburnum plicatum),一種忍冬科莢蒾屬的落葉灌木。其花朵簇生成球狀,形似粉團,故得名。常見于中國華東、華中地區,花期4-5月,花色初為青白,漸轉粉紅,觀賞性極強。

來源:


二、傳統食品

  1. 糯米粉制點心

    用糯米粉包裹豆沙、芝麻等餡料搓成的球形糕點,蒸制或煮後食用,口感軟糯香甜。江南地區稱“湯團”或“圓子”,北方部分地域稱“粉團”。

    來源:

    • 清代《調鼎集》:“粉團,用糯粉裹餡,搓圓如核桃大。”
    • 《中國烹饪文化大典》
  2. 代指“元宵”

    古時部分地區将元宵節食用的湯圓稱為“粉團”,如《清嘉錄》載:“上元,市人簸米粉為丸,曰‘粉團’。”


三、文化意象

來源: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第72卷,科學出版社。

: 見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數據中心官網(www.plantplus.cn)。

: 清代童嶽薦《調鼎集·點心部》。

: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中國烹饪文化大典》,2013年版。

: 清代顧祿《清嘉錄·卷一》。

: 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

: 王娟《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粉團”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成語釋義()

指人或事物緊密團結的狀态,比喻群體凝聚如粉末般細小卻緊密結合。常用于形容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食品名稱()

一種傳統油炸糯米點心:

  1. 原料:糯米粉制成團,外裹芝麻。
  2. 曆史:唐代已有記載,端午節宮廷将其與粽子同列為節令食品(五代《開元天寶遺事》)。
  3. 别稱:類似現代麻團,清代文獻中常與元宵節活動關聯。

三、植物名稱()

學名雪球莢蒾(Viburnum plicatum):

四、其他補充

如需更專業釋義,可查閱《中國植物志》或古代飲食文化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芨漿邦侯褒貶暴漲冰川學臂障不是滋味不委嶒泓饬催寵待寵任酬賔籌思觸媒箪醪投川笃專風船鋒毫風鬟雨鬢蜂準撫軍感怒寒女黃芪黃須客晶豔舊匹勘覆克畫愧謝靓姝鍊烴林霏淩波軍滿庭芳蒙瞀冥行擿埴陪鰓樸澹綦缟請喚親指軟指濡煦商飈神到之筆身色試産石腸侍駕勢利鬼死孝鐵壁銅山瓦籠城威棱穩韻碔砆閑澹喜沖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