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撫軍的意思、撫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撫軍的解釋

(1).謂太子從君出征。《左傳·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 宋 陳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東宮居曰監國,行曰撫軍。”

(2).官名。将軍稱號。 三國 魏文帝 封 司馬懿 為撫軍将軍。其後 晉 、 南北朝 皆有此稱,省稱撫軍。《晉書·宣帝紀》:“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晉 盧谌 《贈劉琨》詩:“桓桓撫軍,古賢作冠,來牧 幽都 ,濟厥塗炭。”

(3).官名。 明 清 時巡撫的别稱。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路公别傳》:“入為禦史,劾 宜興 、 烏程 、 巴縣 三閣老,一太宰,二撫軍,皆人所不敢言者。” 清 酉陽 《女盜俠傳》:“ 朱 某 江蘇 人,以諸生捐納知縣,需次 山東 ,奉撫軍委,解餉入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撫軍”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以下是其核心釋義及演變脈絡:

一、核心含義

  1. 太子從君出征
    源于先秦制度,指太子隨君主出征或代理軍務。如《左傳·闵公二年》記載“從曰撫軍,守曰監國”,意為君主出征時太子隨行安撫軍隊,留守時則監國理政。

  2. 将軍稱號

    • 起源: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封司馬懿為“撫軍将軍”,成為正式軍事職銜。
    • 沿革:晉代至南北朝沿用此稱號,常作為高級軍事指揮官,如《晉書》載司馬懿“撫軍當總西事”。
  3. 明清巡撫别稱
    明清時期,“撫軍”成為“巡撫”的尊稱,如《儒林外史》中“面禀撫軍”即指地方巡撫。

二、語義關聯

三、使用建議

閱讀古籍時需結合時代背景判斷具體含義,如魏晉文獻多指将軍職,明清小說則多指巡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撫軍(fǔ jūn)一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下面将為您詳細介紹其含義、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含義: 撫軍指的是古代封建社會中,負責撫慰邊疆地區、巡邏防禦的軍隊部隊。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撫軍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和軍(軍隊部首),總共4個筆畫。 3. 來源: 《說文解字》中将撫軍解釋為“邊扼慰軍”,可見其源自于邊境地區的軍事撫慰職責。 4. 繁體字: 撫軍的繁體字為撫軍。 5.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撫軍的字形并未發生較大變化,仍然保持現代漢字的形态。 6. 例句: 他曆經千辛萬苦,終于成為一代撫軍之才。 7. 組詞: 撫軍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成許多相關術語,如撫軍将領、撫軍使者、撫軍心法等。 8. 近義詞: 撫軍的近義詞包括邊防軍、邊防部隊、駐防軍。 9. 反義詞: 撫軍的反義詞可以是敵軍、攻軍、敵國。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