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箪醪投川的意思、箪醪投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箪醪投川的解釋

相傳古有良将,得到别人贈送的一箪酒,為了表示與部下共享,把酒倒在河裡,讓兵士從下遊取水飲之。事見 漢 黃石公 《三略·上略》。或以為 越王 勾踐 事,見《呂氏春秋·順民》。後以“簞醪投川”為将領愛撫部下,甘苦與共的典實。《文選·張協<七命>》:“單醪投川,可使三軍告捷。”單,通“ 簞 ”。 李善 注引《黃石公記》:“昔良将之用兵也,人有饋一簞之醪,投河,令衆迎流而飲之。夫一簞之醪,不味一河,而三軍思為緻死者,以滋味及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箪醪投川"是中國古代軍事典故,典出東漢學者趙晔所著《吳越春秋》。該成語原指越王勾踐伐吳前,将僅存的一壺酒倒入河川與将士共飲,後演化為形容領導者與民衆同甘共苦的典故。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一、字面釋義 "箪"指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醪"為濁酒,字面意為将酒水傾注于河流。《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特别注明其典故屬性,強調其特指勾踐與士卒分甘共苦的史實(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二、曆史源流 據《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記載,勾踐為激勵士氣,将酒倒入上流,令士卒迎流共飲。南宋《十七史詳節》評述此事:"味雖薄而士感恩,此用兵之要也",揭示典故蘊含的統禦智慧(來源:中華書局《吳越春秋校注》)。

三、現代轉義 在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引申為三種用法:①喻指領導階層與群衆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②形容物質匮乏時的共享精神;③引申為通過微小舉動凝聚人心的管理藝術。教育部《中華經典資源庫》将其列為"展現古代軍事文化智慧的十大成語"之一(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成語中的中國精神》)。

四、文化影響 該典故衍生出"箪醪勞師""投醪挾纩"等成語,《全唐詩》中李紳"投醪銜餞酌,緝衮事征衣"即用此典。紹興現存"投醪河"遺址,明代徐渭題碑"醪河至今傳越迹",印證典故的曆史傳承(來源:浙江古籍出版社《紹興方志集成》)。

網絡擴展解釋

“箪醪投川”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核心含義為将領與士兵同甘共苦,體現了領導者對部下的關懷與共擔精神。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典故與背景

  1. 故事版本:

    • 秦穆公說:據《酒譜》記載,秦穆公伐晉時隻剩一壺酒,為犒勞全軍,他将酒倒入河中,士兵取河水共飲,士氣大振。
    • 越王勾踐說:《呂氏春秋·順民》提到越王勾踐為激勵将士,将酒倒入江中與軍民同飲,以示同甘共苦。
    • 兩種說法均強調“共享”精神,但具體人物存在争議。
  2. 象征意義:
    通過“一箪酒稀釋于河”的舉動,展現将領不獨享資源,而是與士兵平等分享,以此凝聚軍心、激發鬥志。


用法與例句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伴當奰發冰船扯亂彈陳具車頭赤誠相待馳擲愁泣刀兵跌倒對獄蕃渥鳳凰诏風猷浮媚噶噶蓋造格來哥倫比亞高原根葉規爲化碧花牋火燵講谟醮祠較痊舊部雞香捐瘠刻敲筐箧中物留成樓樓爐峯昧死名卿钜公内窯蓬賴麻直皮弁草潑賴清年起田賽牛王三七開商計山野邵公紙少微順悅四分素蟾素衣田翁挑闼吐氣翔抱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