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憤世疾邪的意思、憤世疾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憤世疾邪的解釋

猶憤世嫉俗。 唐 韓愈 《雜說》之三:“怪神之事, 孔子 之徒不言,餘将特取其憤世疾邪而作之,故題之雲爾。” 宋 楊萬裡 《四印室長句效劉信夫作呈信夫》:“憤世疾邪聊爾耳,未必 崔君 真鶴言。” 明 劉基 《賣柑者言》:“退而思其言,類 東方生 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憤世疾邪”是一個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意為“痛恨黑暗的社會現狀和邪惡勢力”,與“憤世嫉俗”同義。核心情感是對社會不公、腐敗現象的強烈不滿,常表現為對現實的批判态度。

  2. 詞源與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雜說》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餘将特取其憤世疾邪而作之。”。明代劉基《賣柑者言》中也有應用:“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

  3. 語法與結構
    屬于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如“他憤世疾邪的态度”)。近義詞包括“憤世嫉俗”“憤時嫉俗”,反義詞則如“隨波逐流”。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文人、思想家等對社會的批判态度。例如描述韓愈、劉基等古代文人通過文章揭露社會弊病的行為。

  5. 情感色彩
    含褒義傾向,強調對正義的堅守,但也可能隱含過度偏激的意味,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劉基《賣柑者言》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憤世疾邪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組,形容對社會不滿、憎惡邪惡之心理狀态。下面按要求依次解釋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并給出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憤世疾邪》由3個漢字組成。其中,憤的部首是心,疾的部首是疒,邪的部首是辶。各字的筆畫分别為:憤(心6畫)、世(一4畫)、疾(疒10畫)、邪(辶7畫)。 來源和繁體: 《憤世疾邪》這個詞組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世說新語•文學》。它的繁體字寫法為「憤世疾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憤」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憤」字的左邊多一個「心」字旁,表示這個詞的本義是與心相關的情緒反應。 例句: 1. 他對社會的不公感到非常憤世疾邪。 2. 她開始憤世疾邪,并展開了一場改革運動。 組詞: 憤世、世疾、疾邪、怒視世俗 近義詞: 厭世、憎世、憎惡 反義詞: 和平、樂觀、寬容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