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席卷。《紅樓夢》第一○三回:“你們不是常和姑娘説,叫他别受委屈,鬧得他們家破人亡,那時将東西卷包兒一走,再配一個好姑爺。”
“卷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讀音:juǎn bāo(“卷”為第三聲,非第四聲)
核心含義:指将物品收拾并包裹帶走,引申為“席卷全部財物離開”。
近義詞:席卷、打包、裹挾。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5)提到“卷包”在保險行業中指以“卷”為單位(每卷2500元保費)的銷售形式,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結合具體行業資料進一步核實。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行業特定解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專業文獻。
卷包(juǎn bāo)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兩個不同的意思:
1. 卷起并包裹物品的行為。
2. 指代盛放煙草、糖果等商品的包裝袋。
卷包的部首是「卩」(節),它在漢字中通常是一個獨立的結構,表示“串綁、昆蟲”的意思。卷包的總筆畫數為15筆。
卷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物品包裝方式。古人常使用紙、綢布等材料将物品卷起來進行包裹,以便攜帶和保存。隨着時間的推移,卷包逐漸演變成近代常見的包裝方式。
卷包的繁體字為「捲包」(juǎn bāo),與簡體字的寫法相似,隻是在部分筆畫的書寫形式上稍有不同。
根據古代漢字字典《說文解字》,卷包的古時寫法為「卷灱」,其中的「灱」讀作“zhuī”,表示燒毀、焚燒的意思,可能與古代紙張的制作方式有關。
1. 她用絲帶将禮物卷起來,然後用彩紙包裹起來。
2. 這種糖果包裝很特别,是采用卷包的方式。
1. 卷紙:将紙張卷起來的動作。
2. 包裹:将物品包起來的行為。
3. 卷曲:物體彎曲成卷狀。
1. 卷裹:指将物品卷起來并加以包裹。
2. 卷縮:物體收縮成卷狀。
1. 張開:與卷包相對,表示将物品展開或伸開。
2. 散開:表示物品的散亂狀态,與卷包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