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賦的意思、封賦的詳細解釋
封賦的解釋
受封田地之賦稅。 清 錢謙益 《左彙序》:“ 陳轅頗 之封賦, 季孫 之田賦,則 桑 孔 之濫觴也。”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專業解析
“封賦”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分封土地與征收賦稅
- “封”:指古代帝王将土地、爵位或名號賜予諸侯、功臣或親屬的行為,即“分封”。這既是權力分配,也是建立地方統治基礎的方式。
- “賦”:指田賦、捐稅,是古代國家向臣民征收的財物(主要是農産品),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
- “封賦”合用:常指代古代分封制度下,與受封領地緊密相關的核心内容——君主授予諸侯土地(封)的同時,也賦予其向該土地上的人民征收賦稅(賦)的權力和義務。這構成了封建領主經濟的基礎。
- 示例:周代實行分封制,“封邦建國”,諸侯在其封國内享有世襲統治權,包括管理土地、征收賦稅、組建軍隊等,“封賦”是其權力的重要體現。
二、引申含義:文體名稱
- 在特定文學或曆史語境下,“封賦”也可能指一種以記述或歌頌帝王分封、賞賜功勳為主題的賦體文章。這類賦作内容多涉及分封的盛況、受封者的功績、封地的景象等,具有歌功頌德的性質。
- 示例:漢代及以後的一些賦作,若以描述分封大典或頌揚受封者為主題,有時會被歸類或稱為“封賦”(雖不如“京都賦”、“抒情賦”等類别常見)。
使用示例:
- “古者諸侯受封,必賜之土田山川,定其封疆,授之民人,使之治其封賦。”(此句體現了“封賦”作為分封制核心内容的含義)
- “(某篇賦)鋪陳天子分封諸侯之盛典,可視為一篇‘封賦’。”(此句體現了“封賦”作為特定主題賦體的含義)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豐富、釋義最權威的大型工具書之一,對“封”、“賦”及相關的曆史制度詞彙有詳細解釋。可在各大圖書館或線上詞典平台(如漢典網 zdic.net)查閱相關條目。
- 《辭源》(商務印書館):側重考釋古漢語詞彙的源流和古代典章制度,對“分封制”、“賦稅”等概念有深入解析,是理解“封賦”曆史背景的重要參考。
-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提供關于中國古代“分封制”、“賦役制度”的權威曆史學解釋。
- 《中國古代賦稅史》(相關學術著作):如黃天華的《中國稅收制度史》等,詳細闡述曆代賦稅制度,其中包含分封制下的賦稅形态。
- 《中國文學史》(相關章節)及古代賦作選集:如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在論述漢賦分類或主題時可能涉及相關内容;閱讀《文選》等古代文集可找到符合“封賦”特征的賦作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
“封賦”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受封田地之賦稅,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封:指分封、封地,即古代君主将土地或爵位授予親屬或臣僚。
- 賦:指賦稅,即國家征收的田稅或其他財物。
- 組合含義:指受封土地後需繳納的賦稅,屬于古代分封制度下的經濟制度。
2.曆史用例
清代學者錢謙益在《左彙序》中提到:“陳轅頗之封賦,季孫之田賦,則桑孔之濫觞也。”此處通過對比,說明“封賦”與“田賦”的關聯,并指出其與古代財稅制度(如桑弘羊、孔僅的政策)的淵源。
3.延伸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封賦”也被用于人名,寓意“頑強不屈、公平合理”等積極品質,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
4.相關辨析
- 與“田賦”區别:“田賦”泛指土地稅,而“封賦”特指受封土地的稅賦,更具制度性色彩。
- 詞語性質:屬曆史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獻研究或姓名學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左彙序》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難防八關十六子并馳逼讨才贍持正不撓純固春秋筆辭绂詞餘擋死牌答數登濟吊牀讀若幹老子貢谀孤帏號炮橫戈後廈诙噱悔愆揮袖惑疾霍閃袷襖簡怠薦藉轎夫腳碰腳焦頭禁漏謹始慮終九華門廐卒局戲款誠了見勒勳淩侪裡諺瘧疠盤蜿陪累批八字撲殺七老八倒侵剝燒制折巾郭聖蛻書蠹説問崧鎮肅機天羊脫穎囊錐稀薄西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