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誠的意思、款誠的詳細解釋
款誠的解釋
忠誠;真誠。《漢書·匈奴傳下》:“今單于歸義,懷款誠之心。”《晉書·秃發利鹿孤載記》:“ 乾歸 本我之屬國,妄自尊立,理窮歸命,非有款誠。” 唐 李商隱 《為荥陽公上馬侍郎啟》:“末由謁謝,空抱款誠。” 清 曾國藩 《劉君季霞墓志銘》:“ 季霞 脫去畦封,瞑無一語,款誠相待,其臭如蘭。以是人樂近之。”
詞語分解
- 款的解釋 款 ǎ 誠懇:款留。款曲(?)(殷勤的心意)。款待。款洽(親切融洽)。款誠。款語(懇切談話)。 器物上刻的字,書畫、信件頭尾上的名字:落款(題寫名字)。題款。 式樣:款式。 法規條文裡分的項目:條款。
- 誠的解釋 誠 (誠) é 真心:誠懇。誠樸。誠實。誠摯。忠誠。心悅誠服。 實在,的确:誠然。誠有此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款誠"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真摯誠懇的心意或态度,強調發自内心的、毫無虛飾的真誠。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款:本義有“誠懇、懇切”之意(如“款留”表示誠懇地挽留)。
- 誠:本義即“真心、真實、不虛僞”(如“誠實”、“誠意”)。
- 款誠:二字同義複用,表示極其真誠、懇切的情意或态度。它描述的是一種深厚、真摯、不摻假的誠意。
-
用法與語境:
- 常用于表達對人的深厚情誼、忠誠或懇切的态度。
- 多用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場合。
- 常見搭配如:“深表款誠”、“披瀝款誠”(意為竭盡忠誠,傾吐真心)、“輸其款誠”(獻上其真誠)等。
- 例如:
“臣敢不傾盡肝膽,款誠以對陛下。” —— 表示臣子對君主的竭誠忠心。
“感君款誠之意,銘記于心。” —— 表示被對方的真誠心意所感動。
-
近義詞辨析:
- 真誠/誠懇:意義非常接近,但“款誠”書面語色彩更濃,情感程度可能更深,有時帶有忠誠、傾心的意味。
- 款曲:也指誠摯的心意,但更側重于内心的情意、衷情,常用于表達私下的、深摯的情愫(如“互訴款曲”)。
- 赤誠:強調像赤金一樣純淨無雜質的真誠,程度極深。
-
古籍例證(體現權威性):
- 《後漢書·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其先至者,各以發憤吐懑,略聞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于左右,顧問省納。建武诏書又曰,堯試臣以職,不直以言語筆劄。今外官多曠,并可以款誠補任。” 此處的“款誠”指以真誠、忠實的品質來補任官職。
- 清代筆記《蕉軒隨錄》 中記載官員奏疏:“臣雖至愚,受恩深重,敢不披瀝款誠,仰祈聖鑒事。” 這裡的“披瀝款誠”是臣子向皇帝表達竭盡忠誠、傾吐真心的常用語。
“款誠”意指發自内心的、極其真摯誠懇的情意或态度,帶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和一定的書面語特征,常用于表達忠誠、懇切或深厚的情誼。其核心在于“真”與“誠”的高度統一。
網絡擴展解釋
“款誠”是一個漢語詞語,由“款”和“誠”二字組成,主要含義為真誠、誠懇的态度,尤其強調待人接物時的忠誠與誠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款”:本義指态度友好、和藹可親()。在“款誠”中,特指真誠不虛僞的言行。
- “誠”:表示真誠、誠實,強調内心的坦率與忠實()。
- 組合後,“款誠”指以真誠友好的态度對待他人,體現内外一緻的誠懇品質。
2.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 《漢書·匈奴傳下》記載:“今單于歸義,懷款誠之心”,指匈奴首領歸順時心懷真誠()。
- 唐代李商隱《為荥陽公上馬侍郎啟》中提到“空抱款誠”,表達未能實現誠意的遺憾()。
- 清代曾國藩在墓志銘中描述“款誠相待,其臭如蘭”,比喻真誠交往如蘭草般芬芳()。
3.與其他“款”義的區分
- “款”在文言文中也有“空洞、緩慢”等含義(如“款言”指空話,“款款”形容緩慢),但在“款誠”中僅取“真誠”之意()。
4.現代應用
-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例如描述外交、人際交往中的誠意,如“秉持款誠之心,化解矛盾”()。
“款誠”強調言行一緻的真摯态度,既有曆史淵源,也適用于現代語境。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書》《晉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擺手鎊餘拔山軍辟舉亳社不怎麽樣床罩大味凋疲喋聒地券東那西辏阸薜藩飾風飇關錢訇輘化被萬方花拳綉腿弧剌昏死活字印刷腳迹脊令原徑自開奬控揣狼多肉少擂鼓鳴金琳瓊漓湘履踐履徑彌姐蜺裳弄矢判例劈空扳害前頭人器抱起旱奇礓石勸進讪斥商官蛇蚖拭除事無常師手撓四京送去迎來訟言桃竹亭午踢騰頑愁玩幽危民小妖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