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戈橫拿着。多指作戰。 唐 杜甫 《别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詩:“胡星墜 燕 地, 漢 将仍橫戈。”《舊唐書·馬璘傳》:“ 璘 獨率所部橫戈而出入賊陣者數四,賊因披靡潰去。” 明 劉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詩之二:“中原豺虎正橫戈,天寒風急奈爾何?” 魯一同 《重有感》詩:“清酒 黃龍 約屢訛, 珠江 瘴海日橫戈。”
“橫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éng gē,基本含義指橫持戈矛、準備戰鬥的姿态,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表達備戰或作戰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古典文獻如《全唐詩》《舊唐書》等。
《橫戈》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戰争或搏鬥中的橫掃疆場和殺敵立功的英勇之舉。
《橫戈》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拆分為: - 橫(15畫):木(4畫)+ 工(3畫)+ 二點水(4畫)+ 一橫(4畫) - 戈(6畫):戈(4畫)+ 一橫(2畫)
《橫戈》源自《尚書·禹貢》:“享諸侯之福,亂天下之治,橫戈以伐有罪。”在古代,橫戈被用來指代戰争。
《橫戈》的繁體寫法為「橫戈」。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橫戈的寫法較為繁複。例如,橫的古代寫法為「黃」,将其與「戈」組合,形成橫戈的寫法。
1. 應戰之際,将士們橫戈立馬,奮勇殺敵,取得了重大勝利。 2. 橫戈之勇,使他成為了疆場上的一位英雄。
1. 缺橫少戈:形容事物不齊全或缺少重要部分。 2. 橫行霸道:形容某人行為嚣張、不受約束。 3. 橫躺:橫卧的姿勢。 4. 戈矛相見:比喻敵對或作戰。 5. 戈甲:古代戰争中的武器和盔甲。
近義詞包括:橫掃、舞戟、奮力、勇猛。
反義詞包括:逃避、和平、退縮、軟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