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殺的意思、撲殺的詳細解釋
撲殺的解釋
摔死;擊殺。 漢 劉向 《說苑·正谏》:“ 毐 敗, 始皇 乃取 毐 四支車裂之,取兩弟囊撲殺之,取皇太後遷之于 萯陽宮 。”《後漢書·杜根傳》:“太後大怒,收執 根 等,令盛以縑囊,於殿上撲殺之。”《太平廣記》卷四四引《河東記·蕭洞玄》:“觀君於我,恩愛甚深,今日若不為我發言,便撲殺君兒。”《明史·張翀傳》:“倘上亦雲是者,即撲殺之。”
詞語分解
- 撲的解釋 撲 (撲) ū 輕打,拍:撲粉。撲蠅。撲打。 擊拂的用具:粉撲。 沖:撲滅。撲救。 相搏擊:相撲。撲跌。 跌倒:撲地。 伏:撲在桌上看書。 杖,戒尺,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 筆畫數:; 部首:扌;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網絡擴展解釋
“撲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擊殺或摔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擊殺:指通過暴力手段緻人死亡,常見于古代刑罰或緊急處決。例如《後漢書》記載的“太後怒盛,以缣囊撲殺之”,即将人裝入布袋摔死。
- 摔死:特指通過投擲、撞擊等方式導緻死亡,如《說苑·正谏》中秦始皇對嫪毐兩弟的處決方式。
二、曆史與語境
- 古代刑罰
常見于史書記載,如漢代劉向《說苑》描述秦代皇室對叛亂者的處置方式:“取兩弟囊撲殺之”,即用布袋裝人後摔死。
- 政治鎮壓
用于統治者對政敵或異見者的鎮壓,如東漢鄧太後對杜招的處決(《談征·言部·撲殺》)。
三、現代延伸
在現代語境中,“撲殺”多用于動物防疫或災害處理,例如:
- 撲殺染病動物:如禽流感爆發時撲殺家禽以阻斷疫情傳播。
- 控制生态災害:如澳大利亞因考拉數量過多導緻生态失衡,對部分個體實施撲殺。
四、詞義辨析
- 與“擊殺”區别:更強調緻死的方式(如摔打)或集體性處決。
- 與“屠殺”區别:多用于有明确目的(如防疫、平叛),而非無差别殺戮。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典》《說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撲殺
撲殺是一個動詞,指用力地擊打或殺害某人或動物。它常常用來描述野生動物的行為,例如獵食時的猛撲動作。該詞也可用于比喻,表示猛烈地打擊或攻擊某人或某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撲殺的部首是“扌”和“殳”,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與繁體
撲殺一詞源自于漢語。目前并沒有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撲殺一詞寫作“撲殺”,使用了較為複雜的字形結構。
例句
1. 獵人撲殺了一隻大熊,以供他們的部落食用。
2. 這位拳擊手一拳撲殺下去,瞬間就打倒了對手。
組詞
撲殺可以和其他詞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
- 撲滅:用力地把火焰或光源壓滅。
- 撲通:形容重重地摔倒或跌落的聲音。
- 撲空:形容用力撲擊而沒有擊中目标。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殺害、擊殺、屠殺。
反義詞:保護、救助、拯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