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白的意思、奉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白的解释

奉告。 宋 苏轼 《与人书》:“知公疾苦,故详以奉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先生﹞闻窗外语曰:‘有事奉白,虑君恐怖,奈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白"是由"奉"与"白"组成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敬告"之意。该词属于古代汉语敬辞体系,承载着鲜明的礼仪文化特征,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分字释义 "奉"本义为双手捧物,《说文解字》释作"承也",后引申出恭敬接受、遵守奉行等义项。在构词中常作敬辞前缀,如"奉告""奉还"等。"白"在甲骨文中象日光透窗之形,《玉篇》训为"告语也",指陈述说明的动作。

二、整体释义 二字组合后,"奉白"特指以恭敬态度陈述要事。明代张自烈《正字通》载:"奉,又与白连用,表谦敬之辞",常用于正式书信或面禀场合。清代《儒林外史》第三回即有"待我奉白过先生,再来相请"的用例。

三、语用特征 该词常见于三类语境:1)下级对上级的禀告,如《资治通鉴》注疏中"僚属奉白于刺史";2)平辈间的郑重告知,见宋代朱熹《与陈同甫书》"有疑义当奉白";3)书面文牍起首语,明清官场文书多以此开篇。

四、词义演变 秦汉时期多作"禀白",唐代因避讳改称"奉白"(参考《唐六典·礼部》)。至民国时期逐渐淡出口语系统,《现代汉语词典》已将其标注为"古语词",但在日本汉文训读体系中仍保留该词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奉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奉白”意为奉告,常见于古代或正式语境中,用于表达向对方陈述、告知某事,带有敬辞性质。


二、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

    • 奉:本义为“给予、献上”(如“奉上新书”),引申为“接受命令”(如“奉旨”)、“尊重”(如“崇奉”)或敬辞(如“奉劝”)。
    • 白:原指颜色,后衍生出“陈述、说明”之意(如“告白”),在“奉白”中强调告知行为。
  2. 语境用法

    • 多用于书信或正式对话,体现对听者的尊重。例如苏轼《与人书》中“知公疾苦,故详以奉白”,意为向对方详细说明情况。
    •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事奉白”则用于委婉表达需告知某事时的开场白。

三、其他相关


四、总结

“奉白”核心含义是敬辞“奉告”,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谦敬色彩。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苏轼、纪昀等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隘穷安宜宝婺奔踶币锦厕迹逞工衒巧出港出盘丛重促熟道高德重大势笃仁恶韵乏手革文合券泓坳麾军嘉靖七子蒹葭倚玉胶轮叫驴经摺精志进退触藩克敌弓空青库希特人两明廉胜撩衣马勺默契内霤年衰岁暮弄舌蓬鬓奇肱清举清銮清选曲誉容衣如日中天删洗砂铁射罔十个光棍九个倔识字班晚春枉策惘惑握管吾伦箱擎纤影小微斜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