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砂所化的水銀。呈青色,故稱。《淮南子·墬形訓》:“青曾八百歲生青澒,青澒八百歲生青金。”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賦》:“信名山及石室,驗青澒與丹砂。” 胡之骥 注:“澒,音汞,義同,即水銀。丹砂所化為水銀。”
“青澒”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文獻推測:
字義解析
組合含義推測
文獻關聯
雖未找到直接用例,但《淮南子·墬形訓》提及“青曾、赤丹”等礦物名稱,推測“青澒”或為同類詞彙,指某種青色的礦物或液态物質。
提示:該詞多見于古籍或特定領域,需結合具體上下文進一步考據。若涉及古文閱讀,建議查閱《淮南子》《抱樸子》等文獻以确認語境。
在《康熙字典》中,青澒被列為一個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雙立人(人),它共有14個筆畫。
青澒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史記·索隱》一書中,用來描述湍急的水流。後來演變為形容事物外貌雄壯、氣勢磅礴。
青澒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靑澒」。
青澒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㝟」,由「青」字的古體和「澒」字的古體組成。
1. 這座山脈青澒壯麗,給人一種宏偉的感覺。
2. 雨後的河水如同青澒奔騰的龍。
1. 青澒山:指壯麗、宏偉的山脈或山嶽。
2. 青澒水:形容湍急、猛烈的水流。
氣勢磅礴、雄壯、磅礴
平靜、溫和、柔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