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末的意思、眇末的詳細解釋
眇末的解釋
(1).微末。古代帝王自謙之詞。《後漢書·和帝紀》:“﹝ 永元 六年三月﹞丙寅,詔曰:‘朕以眇末,承奉鴻烈。’”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雖爾眇末,猶扁庸保之上;事思反己,動類念物,則其情得而人心塞矣。”
(2).細小;瑣屑。 宋 王禹偁 《謝賜聖惠方表》:“昔 玄宗 之廣濟, 德宗 之廣利,皆叢剉眇末,不足稱道。”《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三年》:“一曰清政本。宜詔中書、樞密院,凡苛碎眇末之務,悉歸有司,使從容謀議,專論大計。”
詞語分解
- 眇的解釋 眇 ǎ 瞎了一隻眼,後亦指兩眼俱瞎:眇視(a.用一隻眼看;b.輕視)。“生而眇者不識日”。 細小,微小:眇小。眇眇(a.微小,如“眇眇之身”;b.邊遠,高遠,如“路眇眇之默默”;c.遠看,如“目眇眇兮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
網絡擴展解釋
“眇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古代帝王自謙之詞
- 釋義:表示自身的卑微或不足,常用于帝王诏書中以示謙遜。例如《後漢書·和帝紀》記載:“朕以眇末,承奉鴻烈”,意為“我以微末之身,繼承大業”。南朝顔延之《庭诰》中也有類似用法,強調謙卑态度。
- 背景: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帝王通過自貶以示德行的傳統政治文化。
2.細小、瑣碎之意
- 釋義:形容事物微小或無關緊要。如宋代王禹偁在《謝賜聖惠方表》中批評“皆叢剉眇末,不足稱道”,指瑣碎之事不值得稱道;《續資治通鑒》也提到“苛碎眇末之務”應歸有司處理。
- 單字解析:
- 眇:本義為“目盲”,引申為微小、高遠(如《漢書·賈誼傳》“眇眇之身”)。
- 末:指末端、次要,如“細枝末節”。
- 組合義:兩字疊加,強化了“微不足道”的含義。
其他關聯說明
“眇”在古籍中還可通“妙”,表精微奧妙(如《漢書》注“眇,讀曰妙”)。但這一含義在“眇末”中較少體現。
建議:若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或具體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眇末的意思
《眇末》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非常微小、細小到極緻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眇末》的拆分部首是目,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眇末》是由現代漢語詞語構成。它的繁體字為「渺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如果要使用古時候的寫法表達《眇末》,它可以寫作「眇朥」。
例句
1. 這個古城的街道狹窄得眇末難尋。
2. 在這個廣闊的宇宙中,我們隻是宇宙中微小的眇末。
組詞
眇末暗淡、眇末寥寥、眇末微言、眇末細節等
近義詞
微小、渺小、細微、微末
反義詞
宏大、巨大、廣闊、寬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