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使闻风而逃。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公露节东驱,风奔群盗,埋轮当路,威振中原。”
“風奔”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風奔” 意为“使闻风而逃”,常用于形容威势或行动迅速,令对方因畏惧而逃离。该词最早见于北周文学家庾信的《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公露节东驱,风奔群盗,埋轮当路,威振中原。”(描述郑常率军驱赶盗贼的场景)
部分资料(如)提到“风奔”作为成语时解释为“形容风势迅猛,奔腾如马”,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周书》等古籍。
《風奔》是一个汉字词汇,表示风吹扬和疾驰奔跑的意思。
《風奔》的部首是“风”(飞禽厂)和“奔”(大彳旧)。它共有13个笔画。
《風奔》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荡》:“袩其修竹,简如拂素。风奔如马,卷我居下。”意思是风吹着竹子,像马奔跑一样扬起来,把我卷到屋子底下。
《風奔》的繁体字是「風奔」。
在古时候,《風奔》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由风和奔两个字组成。
1. 风奔过山丘,带走了夏天的炎热。
2. 小孩子风奔般地跑过草地。
风奔可以和其他词组合形成新词,比如:
风驰电奔、奔赴前方、追风逐奔等。
疾驰、狂奔、飞驰。
静止、停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