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甍的意思、飛甍的詳細解釋
飛甍的解釋
(1).指飛檐。 唐 羊士谔 《息舟荊溪入陽羨南山遊善權寺呈李功曹巨》詩:“層閣表精廬,飛甍切雲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山市》:“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高聳着的飛甍躍瓴的城樓。”
(2).借指高樓。《文選·左思<吳都賦>》:“長幹延屬,飛甍舛互。” 呂向 注:“飛甍舛互,言棟宇相交互也。” 明 夏完淳 《詠懷》:“飛甍十二衢,徘徊明月皎。”
詞語分解
- 飛的解釋 飛 (飛) ē 鳥類或蟲類等用翅膀在空中往來活動:飛天(佛教壁畫或石刻中的空中飛舞的神)。飛躍。飛鳥。 在空中運動:飛雪。火箭飛向太空。 形容極快:飛駛。飛黃騰達(喻人驟然得志,官位升遷快)。 極,特
- 甍的解釋 甍 é 屋脊:“甍宇齊平”。 筆畫數:; 部首:瓦;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飛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ēi mé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解釋
- 指飛檐
指中國傳統建築中兩端翹起的屋脊或屋檐,形态輕盈如飛,常見于宮殿、樓閣等建築。例如《聊齋志異·山市》中描述“碧瓦飛甍”,即通過“飛甍”展現建築的華美。
- 借指高樓
因飛檐多用于高大建築,故“飛甍”也代指宏偉的樓宇。如《文選·吳都賦》中“飛甍舛互”,即以“飛甍”形容高聳交錯的樓群。
二、出處與例句
- 文學經典
- 蒲松齡《山市》:“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 施耐庵《水浒傳》:“牆塗淑粉,絲絲綠柳拂飛甍。”
- 詩詞引用
- 唐代羊士谔詩:“層閣表精廬,飛甍切雲翔。”
- 郭沫若《我的童年》:“高聳着的飛甍躍瓴的城樓。”
三、文學意義
“飛甍”常被用于描繪建築的壯麗與詩意,既體現古代工匠的技藝,也承載着文人對空間美學的想象。例如“畫棟飛甍”“雕梁繡戶”等搭配,多用于渲染場景的華貴或奇幻氛圍。
該詞兼具建築學與文學雙重内涵,既可指具體的建築結構,也可作為意象象征宏偉或超現實的景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建築物上裝飾物上方的突起物。下面是相關信息的簡潔概述:
- 拆分部首和筆畫:飛甍的部首是飛字旁,由田字旁和示字旁組成。總共有6個筆畫。
- 來源:飛甍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海内南經》中,形容人乘坐巨鳥向天空駕駛。後來延伸到形容建築物上的裝飾物。
- 繁體寫法:飛甍(注:繁體字為飛甍的另一種寫法,隻有部分文字使用繁體字體)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飛甍的字形可能會有些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田字旁和示字旁構成。
- 例句:建築物上的飛甍裝飾十分華麗。
- 組詞:飛甍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比如飛甍翺翔、飛甍宏偉等。
- 近義詞:飛甍的近義詞可以是飛檐。
- 反義詞:飛甍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