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孝弟力田的意思、孝弟力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孝弟力田的解釋

亦作“ 孝悌力田 ”。1. 漢 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 惠帝 時,名義上是獎勵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 高後 朝置“孝弟力田”官。到 文帝 時,與“三老”同為郡縣中掌教化的鄉官。《漢書·惠帝紀》:“春正月,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漢書·高後紀》:“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顔師古 注:“特置孝弟力田官而尊其秩,欲以勸厲天下,令各敦行務本。”《漢書·文帝紀》:“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及問民所不便安,而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顔師古 注:“計戶口之數以率之,增置其員,廣教化也。”

(2). 唐 代科舉選士的科目之一。《舊唐書·代宗紀》:“癸卯,上禦 紫宸殿 ,策試茂才異行、安貧樂道、孝悌力田、高蹈不仕等四科舉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成語“孝弟力田”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孝弟力田”由三部分構成:

  1. 孝:指孝順父母,包含物質供養與精神關懷;
  2. 弟(通“悌”):指尊敬兄長,強調家庭内部的倫理秩序;
  3. 力田:指勤勞耕作,體現對農業生産的重視。
    整體強調家庭責任與社會生産的雙重價值,是儒家倫理與農耕文明結合的典型表達。

二、曆史起源與制度背景

  1. 漢代選官制度:

    • 始于漢惠帝時期(前194年),朝廷通過免除賦稅徭役獎勵具備這些品德的人(《漢書·惠帝紀》載“舉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
    • 漢高後時期(前187年)設立專職官員,漢文帝時與“三老”共同負責地方教化,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角色。
  2. 唐代科舉延伸:

    • 發展為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如唐代宗時期曾設“孝悌力田”科選拔人才(《舊唐書·代宗紀》)。

三、社會功能

四、現代意義
作為成語,現多用于強調傳統美德的重要性,尤其在家庭教育與品德培養中常被提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孝弟力田

《孝弟力田》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孝(辶 + 耂)- 9畫

弟(弓 + 巴)- 7畫

力(力)- 2畫

田(田)- 5畫

來源:

《孝弟力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孝弟力田是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出自《學而篇》中的第十三條,“君子有三積: 以學文積、以學禮積、以學 悟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薄。”這句話強調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勤力耕種的重要性,也成為後世的常用詞彙。

繁體:

孝弟力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孝弟力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孝弟力田四個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他能夠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勤勞耕田,因此被視為一個典型的孝弟力田的好青年。

組詞:

孝愛、孝順、弟兄、兄弟、兄長、力行、耕田等。

近義詞:

孝順、孝敬、孝義、尊敬、勤勞、努力等。

反義詞:

不孝、不順、懶惰、荒廢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