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的神馬名。又名乘黃。《淮南子·覽冥訓》:“青龍進駕,飛黃伏皁。” 高誘 注:“飛黃,乘黃也,出西方,狀如狐,背上有角,壽千歲。” 唐 張說 《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不因茲白人間有,定是飛黃天上來。”
(2).指古代勇士 飛廉 與 中黃伯 。《文選·張協<七命>》:“於是 飛 黃 奮鋭, 賁 石 逞技。” 李周翰 注:“ 飛 , 飛廉 ; 黃 , 中黃 。”
(3).見“ 飛黃騰踏 ”。
“飛黃”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詳細闡釋:
本義:傳說中的神馬
飛黃最早指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又名“乘黃”。據《淮南子》等典籍記載,其外形如狐,背上有角,乘之可長壽千歲,是象征祥瑞的神獸。
引申比喻:快速晉升與成功
唐代韓愈在《符讀書城南》中首次用“飛黃騰踏”比喻人才脫穎而出,後演變為成語“飛黃騰達”,形容人官職地位迅速提升或事業突飛猛進。例如職場中常用“飛黃騰達”描述晉升順利的情況。
曆史典故與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飛黃常被用作駿馬意象,象征進取精神。如唐代韓琮《詠馬》以“飛黃”暗喻人才終将嶄露頭角。而《山海經》中記載黃帝乘飛黃升天的傳說,進一步強化了其神聖性。
詞義演變
最初僅指神獸(名詞),後衍生出動詞用法,如“駕車飛越黃河”的壯舉被稱為“飛黃”。現代漢語中更多使用其比喻義,本義逐漸淡化。
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褒義語境,如“飛黃英雄”贊揚突破性成就,“飛黃之路”形容晉升軌迹。需注意其與“青雲直上”等近義詞的細微差别——飛黃更側重速度,青雲更強調高度。
文化冷知識:韓愈為勸兒子讀書而作“飛黃騰踏”詩句,卻意外讓此詞成為勵志代稱,可見文學對語言演變的深遠影響。
飛黃一詞表示變得富有和成功,也可以指代迅速進步,出衆的成就。
飛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飛”和“黃”。其中,“飛”的部首是“飛”(飛字的繁體),共有9個筆畫;“黃”的部首是“黃”,共有12個筆畫。
飛黃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神話《山海經》中,描述了神砰山的麒麟。之後,飛黃被廣泛用來形容人們追求成功與財富的願望。
繁體字“飛黃”保留了原始的意義和拼寫。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區别。飛黃的古代寫法為“飛皇”,表達了尊貴和高貴的意思。
1. 他很有才華,肯定會飛黃騰達。
2. 這位年輕的企業家已經在商界飛黃了。
飛黃騰達、飛黃走馬、飛黃鳥、飛黃沙、飛黃騰踏
功成名就、一炮而紅、名利雙收、發家緻富
一蹶不振、名落孫山、隕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