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r,opportunity for combat] 指戰争、軍事
贻誤戎機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1).戰争;軍事機宜。《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木蘭詩》:“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唐 杜甫 《遣憤》詩:“自從收帝裡,誰復總戎機。” 宋 秦觀 《代何提舉賀範樞密啟》:“入參臺省,佇聞折檻之風;外總戎機,寝罷争桑之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一·荊州鏡冤》:“公奇之,延緻幕中,每有戎機,輒與參決。”
(2).戰機;用兵的時機。 明 劉基 《複用韻答嚴上人》:“誅暴保民 黃石 畧,将軍莫自失戎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二章:“你指揮的空軍,務令其星夜返回,支援 蟠龍鎮 。毋誤戎機。”
“戎機”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戎機”是一個兼具曆史厚重感和文學性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軍事行動”或“作戰時機”的差異。
《戎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戎字和機字。
戎字的部首為戈,總筆畫數為5。戈字古代是指戰争中使用的兵器,代表着戰鬥和軍事。在《說文解字》中,描述了戈字的古代寫法為象形。“戈”象征着戰争,與“龍”一樣,是古代君王的象征。
機字的部首為木,總筆畫數為8。機字的本義是指木頭上刻的标記,後來引申為機械、機器等意思,表示一種能夠自動完成某種功能的裝置。
《戎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的使用和機械的發展。戎字代表戰争和軍事,機字則代表機械和機器。将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軍事機械或戰争裝備的意義。
《戎機》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戎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戎」字在古篆字中的寫法為「戈冖土」,而「機」字在古篆字中的寫法為「木幾」。
1. 這輛戰車是最新型的戎機,具備高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
2. 工廠引進了一台先進的戎機,提高了生産效率。
戎機可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更加豐富的詞彙,例如:
1. 戎機先驅:指為戎機技術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或團體。
2. 戰争機器:指用來進行戰鬥的各種軍事裝備和武器。
3. 軍事機械:指用來增強軍隊戰鬥能力的各種機械設備。
與“戎機”意思相近的詞有:
1. 兵器:指進行戰鬥和軍事的武器和裝備。
2. 軍械:指軍隊使用的各種武器、裝備和戰争器械。
與“戎機”意思相反的詞有:
1. 和平:指沒有戰争和沖突的狀态。
2. 無害:指沒有威脅和危害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