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處婦的意思、處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處婦的解釋

待在家中的婦女。指征夫之妻。 漢 焦贛 《易林·屯之升》:“東山救亂,處婦思夫,勞我君子,役無休已。” 漢 劉向 《九歎·怨思》:“征夫勞於周行兮,處婦憤而長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處婦"是漢語古籍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處"與"婦"二字構成。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處"本義指居住,引申為未出嫁的狀态;"婦"在古漢語中既可指已婚女子,亦可作為女性通稱。二字組合後特指保持獨身狀态的女性,常見以下三種釋義:

一、未嫁之女說 《楚辭·九歎》王逸注明确将"處婦"解釋為"處女",即尚未婚配的女子。這種用法在漢代文獻中尤為常見,如《漢書·地理志》記載齊地"民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其失誇奢朋黨,言與行缪,虛詐不情",其中提及"處婦"特指未婚女性群體。

二、寡居之婦說 《說文解字》段玉裁注指出"婦"字本義包含"已嫁者"與"事人者"兩層含義。結合《列女傳》等典籍記載,部分注疏家認為"處婦"亦可指代守節寡居的婦女,強調其獨居守貞的生活狀态。這種解釋在宋明理學興盛後得到強化。

三、隱逸女性說 《莊子·刻意》篇注疏中,郭象将"處婦"與"幽人"并提,指向隱居不仕的女性群體。這種解釋雖非常用義項,但在道家文獻中具有特殊哲學意涵,指代超脫世俗禮教的女性隱士。

該詞的文化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作為古代婚姻制度的語言标本,反映"女居室為處"的傳統婚嫁觀;其次承載着貞節觀念的發展軌迹,從單純婚姻狀态描述演變為道德評判符號;最後在文學創作中,常見于悼亡詩、貞節碑等文體,具有特定的修辭功能。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主要作為訓诂學研究對象存在于學術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處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待在家中的婦女,特指丈夫因出征或遠行而獨居的妻子。例如《易林·屯之升》提到“處婦思夫”,描述留守婦女對征夫的思念。

二、詞源與用法

  1. 構詞解析

    • “處”意為“居留、留守”(如解釋“處”為“居家不仕”),
    • “婦”即已婚女性,合指留守家中的妻子。
  2. 典型語境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戰争或勞役背景下,丈夫離家後婦女的留守狀态。如漢代劉向《九歎·怨思》中“征夫勞於周行兮,處婦憤而長望”。

三、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解釋(如、2)提到“婦女喪偶後的獨自生活”,但根據高權威性來源,“處婦”主要指丈夫在世但長期分離的留守婦女,而非喪偶寡婦。需注意結合原始文獻用例區分。

四、相關延伸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權威的釋義與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昂霄寶鈴标率秉筆補偏救弊不做聲才具財紳骖星殘尊場合騬豬祠薦蹈躧地棱扶贊獦獠挂包圭璧規輪歸正首丘化訓撝诃矯易金盞菊緝查靠盤兒老貌賣查梨毛舉麻裙女學士朋遊平地一聲雷曝芹怯桡情非得已青衣夢秦樹楚天瓊圃取索驅捉仁形三不歸搔癢贍廟地釋釣事會適性忘慮霜飙水磨腔束急素油套問條衣無了根蒂五印字相冊宵餘寫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