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鶴。 唐 杜牧 《朱坡》詩:“迴野翹霜鶴,澄潭舞錦雞。” 唐 陸龜蒙 《華頂杖》詩:“瘦於霜鶴脛,奇似黑龍鬚。”
“霜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文學用法可歸納如下:
指白鶴,因鶴的羽毛潔白如霜而得名。該詞通過“霜”的白色特質與鶴的形象結合,形成富有詩意的意象()。
顔色象征
“霜”既指羽毛的純白色,也暗含清冷高潔的意境。例如陸龜蒙《華頂杖》中“瘦于霜鶴胫”,以霜鶴的腿部纖細形态比喻物體特征()。
自然意境營造
在詩歌中常與其他意象搭配,如杜牧《朱坡》中的“回野翹霜鶴,澄潭舞錦雞”,通過霜鶴與錦雞的對比,描繪出動靜結合的野外景緻()。
部分資料(如)将“霜鶴”解釋為“形容寒冷環境的成語”,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文獻。從唐代詩句及主流詞典(如漢典)的釋義來看,其核心含義仍指向白鶴本身。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詩句出處,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古籍文獻。
霜鶴是指北方地區出現的早霜時節,常有寒鶴出現的現象。早霜寒鶴的共同出現經常被人們視為秋天的标志,意味着季節的轉變和溫度的驟降。
霜鶴的拆分部首為雨(字的上半部分為“雨”),霜(字的下半部分為“霜”)。霜鶴總共有15個筆畫。
霜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霜”意為秋天的露水結成的冰晶或冰凍狀的水。而“鶴”則是指一種美麗的大型鳥類,代表着吉祥和長壽。所以霜鶴的意思是秋天結霜時寒鶴出現的意象。
霜鶴(shuāng hè)是霜鶴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霜鶴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霜”有時候會将“冫”寫作“雨”,而“鶴”則将“隹”寫作“嬅”。這些不同的寫法體現出了文字的演變和古人的書寫習慣。
1. 秋天一到,霜鶴就成群結隊地從北方遷徙到南方。
2. 在那個甯靜的村莊裡,每年秋天都能看到飛翔的霜鶴。
3. 這座園林的設計靈感來自于秋天的霜鶴,給人一種甯靜和祥和的感覺。
組詞:霜降、霧霸、寒下、靈雎。
近義詞:秋鶴、霜飛、霜雪。
反義詞:春鶴、夏鶴、冬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