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肺腸的意思、肺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肺腸的解釋

比喻内心;心思。《詩·大雅·桑柔》:“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鄭玄 箋:“自有肺腸,行其心中之所欲,乃使民盡迷惑。” 唐 錢珝 《代史館相公讓官第二表》:“且自去秋以來,國步未復,臣每思人事,每揣人情,因激肺腸,有如湯火。” 明 劉基 《送駱起原之新城知縣任》詩:“邂逅忽相逢,悲喜交肺腸。”《“五四”愛******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附錄《罷市之轶聞》:“ 黃某 甘心作他人奴隸,竟然不避輿論,而該米行徒知牟利,不知愛國,豈别有肺腸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肺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肺腸”比喻人的内心活動或心思,強調情感和思想的内在層面。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中。

二、詞源與文獻依據

  1. 古代經典引用
    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桑柔》:“自有肺腸,俾民卒狂。”鄭玄箋注解釋為“行其心中所欲”,指統治者按照個人私欲行事,導緻民衆迷惑混亂。

  2. 曆代用例

    • 唐代錢珝《代史館相公讓官第二表》中“因激肺腸,有如湯火”,形容内心焦灼。
    • 明代劉基詩句“悲喜交肺腸”,表達情感交織的狀态。

三、現代用法與例句

四、注意

需區分“肺腸”的字面意義(生理器官)與比喻意義,後者在當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典文學或特定修辭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肺腸的意思

《肺腸》是一個成語,意為憂慮和痛苦的心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肺腸》由部首“肉”和“⺼”組成,共有8個筆畫。

來源

《肺腸》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餘受命寡人之肺腸。”這裡指心腹之痛,内心的苦悶。

繁體

繁體字為「肺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肺腸》的寫法有時會将它拆開寫,例如「肺胗」或「肺鑽」。

例句

他生活的艱辛讓他無時無刻不感到肺腸俱痛。

組詞

組詞包括:肺病、腸胃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心痛、憂傷、憂愁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喜悅、歡快、愉悅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