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飯筒的意思、飯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飯筒的解釋

指粽子。相傳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羅江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制成筒粽,投水以祭之。後世遂演變為粽子。 宋 蘇轼 《端午遊真如遲適遠從子由在酒局》詩:“水餅既懷鄉,飯筒仍愍 楚 。” 宋 蘇轼 《和黃魯直食筍次韻》:“尚可餉 三閭 ,飯筒纏五采。”參閱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飯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方言特色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詳細闡釋:


一、本義:古代盛飯的竹制器具

飯筒指古代用竹筒制成的飯食容器,常見于文獻記載與民俗傳統中。


二、引申義:方言中的“飯桶”比喻

在部分方言(如吳語、閩語)中,“飯筒”與“飯桶”同義,含貶義色彩:


三、文化關聯

飯筒的飲食功能與端午文化密切相關。清代《吳郡歲華紀麗》記載,楚地民衆曾以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屈原,後因蛟龍竊食,改用楝葉包裹,成為粽子雛形,體現詞彙背後的民俗演變。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風俗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飯筒”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指代粽子,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定義

“飯筒”原指用竹筒包裹的米飯,後演變為粽子的别稱。這一名稱源于古代祭祀習俗,與屈原投江的傳說直接相關。

2.曆史起源

3.文化意義

4.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例如,蘇轼的詩句直接引用“飯筒”,而現代描述粽子時更常用“粽”或“粽子”。

“飯筒”承載了古代祭祀文化和飲食習俗的雙重内涵,是端午節文化的重要符號。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民俗演變,可參考《荊楚歲時記》或蘇轼詩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主百恨草蔀瞋心觸興跌水發題飛白縫罅風硯豐嚴分星劈兩鬲津過氧何以鴻富花鼓黃槿葷油淴浴蒹葭角果濟濟哄哄謹獨靖康井裡近今金奴濟濟跄跄倦響匡扶靓糚聊爾陵表陵原緑窗蠻不在乎甯儉柈飧鞶章貧族傾景丘墳栖跱全履帶車騷蹤上價賞揭申複稅利庶殷蒜子蛙鬧微骨霧髩雲鬟武陵川遐爾聞名香水溪賢門諧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