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敕的意思、棰敕的詳細解釋
棰敕的解釋
1.鞭打訓誡。
詞語分解
- 棰的解釋 棰 í 短木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用棍子打,杖刑:“笞棰暴國,齊一天下”。 鞭子,鞭打:“士以馬棰擊亭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棰敕”是一個由“棰”和“敕”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兩個字的字義及曆史用法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
棰(chuí)
- 本義:指短木棍或馬鞭。
- 引申義:作動詞時表示“鞭打”,如《說文解字》中提及“棰,擊馬也”。
-
敕(chì)
- 核心含義:帝王诏令或告誡。
- 延伸義:包含整頓、約束之意,如《易·噬嗑》中“君子以明罰敕法”。
- 字形溯源:由“攴”(表強制動作)和“束”(表約束)組成,體現命令的強制性。
二、複合詞“棰敕”的釋義
綜合字義及文獻記載,“棰敕”指通過鞭打進行訓誡,強調體罰與言語告誡的結合。例如:
- 、2、4均明确提到該詞表示“鞭打訓誡”;
- 進一步指出“敕”的強制屬性,與“棰”的暴力手段呼應,形成古代懲戒的典型方式。
三、文化背景
“棰敕”反映了古代法律與倫理中“刑教結合”的思想,既通過肉體懲罰達到震懾,又以帝王權威的訓誡強化規範。這種雙重手段常見于古代司法與家庭教育場景。
該詞是“體罰+訓誡”的複合行為描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懲戒力度與目的。若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6、7的擴展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棰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棍棒進行教訓或懲罰。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見字旁。根據康熙字典,棰敕的總筆畫數為14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棰敕的部首圖片稍有變化。木字旁的寫法更像是一個扁平的木梳子,而見字旁則是兩個相連的人,其中一個舉起了手。這種寫法強調了用木棍教訓他人的意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棰敕》的例句:
1. 他淘氣了一次,父親給了他一棰敕。
2. 在古代,犯罪者常常受到鞭刑或者棰敕作為懲罰。
3. 那個孩子常常搗亂,所以老師經常給他一些棰敕。
與《棰敕》相似意義的詞語有“鞭撻”、“訓斥”等。與《棰敕》相反意義的詞語有“褒獎”、“激勵”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