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铨鏡的意思、铨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铨鏡的解釋

評選鑒别。 南朝 梁 王筠 《為第六叔讓重除吏部尚書表》:“然後可以銓鏡流品,平均衡石。”《北史·郭祚傳》:“是時 孝文 鋭意典禮,兼銓鏡九流。” 唐 元稹 《韓臯吏部尚書趙宗儒太常卿制》:“夫銓鏡萬品,不無倦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铨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铨鏡(拼音:quán jìng)指“評選鑒别”。該詞由“铨”和“鏡”組合而成:

二、詞源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南朝梁代王筠在《為第六叔讓重除吏部尚書表》中寫道:“然後可以铨鏡流品,平均衡石”,指通過評選來區分人才等級。
    • 《北史·郭祚傳》提到北魏孝文帝“銳意典禮,兼铨鏡九流”,表明其用于對文化流派的鑒别。
  2. 語境特點: 多用于官職選拔或品評人物,強調客觀公正的考察,如唐代元稹《韓臯吏部尚書趙宗儒太常卿制》中“夫铨鏡萬品,不無倦勤”,指鑒别衆多事務需持續投入精力。

三、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古漢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職官制度或文獻時仍具參考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查閱《北史》《通志》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铨鏡

铨鏡(quán jì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铨”和“鏡”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铨”字的部首是“金”,總筆畫數為11;“鏡”字的部首是“钅”,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铨鏡”這個詞源自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古代官員辦理法律案件時,會使用一塊金屬鏡子來進行權衡、審視。因此,鏡子被用來比喻審判、權益評估的工具,後來演變成研究、評判事物的工具。

繁體

“铨鏡”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銓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和現代不同,所以古時候的“铨鏡”可以寫作“銓鏡”,“鏡”部的寫法在古代會用“鏡”來表示,與現代的寫法有所區别。

例句

1. 作為領導者,我們必須用铨鏡審視自己的行為和決策。

2. 铨鏡是智慧的象征,隻有憑借理性判斷才能得到真實的答案。

組詞

铨衡(quán héng):權衡、評判事物的工具。

鏡像(jìng xiàng):物體通過鏡子反射出來的光線形成的像。

近義詞

審視、權衡、評估。

反義詞

片面、忽略、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