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梵相的意思、梵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梵相的解釋

(1).佛菩薩等清淨莊嚴之相。《全唐詩》卷八五一載 吳越 僧《武肅王有旨石橋設齋會進一詩》之四:“羅漢攀枝呈梵相,巖僧倚樹現真形。”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天下寺立觀音像,蓋本於 唐文宗 好嗜蛤蜊。一日,禦饌中有擘不開者,帝以為異。因焚香祝之,乃開。即見菩薩形,梵相具足。” 元 吳萊 《夕泛海東尋梅岑山觀音大士洞》詩之三:“天香固遙聞,梵相俄一瞥。”

(2).泛指佛像。 元 柳貫 《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庭光古佛出梵相,滿月在水蓮生趺。”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精塑佛像》:“﹝ 劉元 ﹞又從 阿尼哥 國公學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為絶藝。”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衣雲衲,倚竹杖,橫梵書貝帙;或抱膝聳肩,狀若鬼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梵相”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佛教文化和漢語語境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佛教術語

    • 佛菩薩的莊嚴形象:指佛、菩薩等聖衆清淨莊嚴的相貌特征,如《全唐詩》中“羅漢攀枝呈梵相”即形容羅漢的神聖姿态。
    • 泛指佛像:元代柳貫詩句“庭光古佛出梵相”中,則擴展為對佛像的通稱。
  2. 成語用法
    在文學和口語中,“梵相”形容人相貌高雅美麗、神态莊重,如“梵相清癯,氣度出塵”。此用法以“梵”喻神聖,“相”指容貌,融合佛教意象與漢語修辭。

二、曆史典故

三、使用場景

四、發音與結構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如《能改齋漫錄》等),可參考、4的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梵相》是一個詞,它的意思是指佛教中的“相”,也可指佛教禅宗的“臨凡相”。 拆分部首和筆畫:《梵相》包含兩個字,第一個字“梵”包括木(木頭)和分(刀刃),總共筆畫為11畫;第二個字“相”包括木(木頭)和目(眼睛),總共筆畫為9畫。 來源:《梵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用來形容佛教中一種特殊的現象或狀态。梵相一詞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含義。 繁體:《梵相》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一樣,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籍記載,古時候《梵相》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在字體和形狀上有些差異。 例句:一個簡單的例句可以是:“他的修行進入了梵相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某人的修行已經達到了深入禅定的境界。 組詞:與《梵相》相關的組詞有很多,比如“梵音”、“梵樂”和“梵淨”等,這些詞與佛教禅修有關。 近義詞:與《梵相》近義的詞有“禅境”、“靜心”和“冥想”等,它們都指代一種平靜、甯靜的心境或狀态。 反義詞:與《梵相》相反的詞可以是“浮躁”、“雜念”和“煩躁”等,它們與内心喧鬧、不安定相對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或者需要進一步的解答,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