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說的意思、象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說的解釋

描摹,解說。《鹖冠子·泰錄》:“象説名物,成功遂事,隱彰不相離,神聖之教也。” 陸佃 解:“拟之者象也,議之者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象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描摹與解說,主要用于對事物或概念的具象化闡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象說”指通過形象化的方式(“象”)進行描述和解釋(“說”),即結合具體形态或比喻來闡明抽象概念。例如《鹖冠子·泰錄》中提到:“象説名物,成功遂事,隱彰不相離,神聖之教也。”此處強調通過具象化表達使隱晦與顯明相統一。

  2. 文獻出處與注解
    該詞最早見于戰國時期的道家典籍《鹖冠子》,宋代學者陸佃在注解中進一步闡釋:“拟之者象也,議之者説也。”即“象”是對事物的模拟,“說”是對其内涵的議論分析。

  3. 延伸理解
    “象說”體現了古代哲學中“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結合,既包含直觀的形态描摹,也涉及深層意義的闡釋,具有方法論層面的意義。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學術讨論。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背景,可參考《鹖冠子》及陸佃的注解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說

《象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比喻事物或言語相互相應,一方起了作用,另一方就回應。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象”和“說”。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象”字的部首是⺧,總共有10畫;“說”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7畫。

來源

《象說》源自《詩經·臣工之什·載籩》中的一句詩:“譽言志之,請言吉之。”意為稱贊可以表達志向,就請表達吉利的話語。從這句詩中演變而來。

繁體

在繁體字中,象說的寫法為「象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作象說的字形較為繁瑣,許多古籍中的寫法存在差異。以《說文解字》記載的篆書字形為例,象的形狀略像一頭象,說的形狀則是口字旁加上言字旁。

例句

1. 在合作中,我們要實現象說相應,互相支持,共同進步。

2. 孩子的進步是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的象說結果。

組詞

象言、象征、說服、說話

近義詞

言行一緻、言辭相應

反義詞

言行不符、說一套做一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