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物陳喻的意思、讬物陳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物陳喻的解釋

借事物設喻。 元 楊載 《詩法家數·諷谏》:“古人凡欲諷諫,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託物陳喻,以通其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讬物陳喻”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修辭表達手法,其核心含義是借助具體事物來陳述、比喻或寄托抽象的情理、思想或志向。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含蓄、象征的表達方式。以下從漢語詞典及典籍角度詳細解釋:


一、字義拆解與基本含義

  1. 讬(托):意為“寄托”、“依托”、“假借”。指将思想情感等附着于他物之上。
  2. 物:指具體的客觀事物(如自然景物、器物等)。
  3. 陳:意為“陳述”、“鋪陳”、“表達”。
  4. 喻:意為“比喻”、“說明”、“闡明”。 整體釋義:通過選取特定事物作為載體,間接而形象地表達深層寓意或情感。

二、修辭特征與文學功能

  1. 間接表達:避免直抒胸臆,以物為媒介傳遞隱晦情感或哲理。

    例:屈原《離騷》以“香草美人”喻高潔人格,即屬此類。

  2. 象征性:所選事物常具文化象征意義(如松竹喻堅貞,流水喻時光)。
  3. 含蓄隽永:賦予語言多重解讀空間,增強藝術感染力。

    例:《詩經·關雎》以雎鸠和鳴托喻君子求偶。


三、典籍例證與權威引用

  1. 《文心雕龍·比興》(劉勰):

    “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議。”

    此段闡釋“比興”手法,與“讬物陳喻”内核相通,均強調借物引發情理。

  2. 《楚辭章句》(王逸):

    評《離騷》“善鳥香草,以配忠貞”,直接點明托物言志的修辭實踐。

  3. 《論語·子罕》:

    孔子以“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托喻君子節操,成為經典用例。


四、現代應用與延伸

該手法至今活躍于文學創作與日常語言中:


權威參考文獻

  1. 劉勰《文心雕龍》,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王逸《楚辭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朱熹《詩集傳》,中華書局.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托物言志"詞條釋義.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依據通行紙質權威版本;現代詞典釋義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官網相關詞條示例。)

網絡擴展解釋

“讬物陳喻”(tuō wù chén y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通過具體事物的顯著特征或事例,比喻或闡述抽象的道理,以增強表達效果。例如,用自然景象象征人的情感,或用日常物品說明哲理。


二、詳細解釋

  1. 構成與詞義
    由“讬物”和“陳喻”組合而成:

    • 讬物:借助事物的特征來說明問題;
    • 陳喻:通過陳述或描繪來比喻。 合指通過具體事物表達抽象概念,使内容更生動易懂。
  2. 曆史淵源
    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楊載的《詩法家數·諷谏》,其中提到古人諷谏時“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陳喻,以通其意”。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1. 古人常以“竹”讬物陳喻,表達正直不屈的精神。
  2. 這篇寓言通過狐狸與葡萄的故事,讬物陳喻人性中的嫉妒心理。

五、相關拓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古籍《詩法家數》或現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生拜壽悲羞逋違朝座丑肉楚黎大場道寡稱孤掉蕩鼎争鈍才躲開肚子藩王憤悁枌榆松楸隔絶狗馬疾華幄昏恣火林山簡質交感神經膠靴家世價增一顧靜逸老墈老熊當道臉霞黎萌鹭車鬧茸茸鞶厲篇頁披膽瞧科诮噪情場跂仰缺望攘災荏弱身無分文食工勢家市易務數墨述聖私充四廟宿賢素韻踏春桐花绾手玩味無賜小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