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礬書的意思、礬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礬書的解釋

用明礬水寫的保密書信。其字水幹無迹,濕時方顯。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正月》:“ 曹輔 至 興仁 ,守臣徽猷閣待制 贛縣 曾楙 詰之, 輔 乃裂衣襟出禦筆蠟封,乃樞密院礬書,以遺 楙 。”《金史·宣宗紀上》:“ 太原府 宣撫使 烏古論禮 ,遣人間道齎礬書,至京師告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礬書,漢語詞典中解釋為一種利用明礬溶液書寫的特殊文書形式。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物理特性 礬書以明礬水(硫酸鋁鉀溶液)為書寫介質,通過物理結晶原理實現字迹隱現功能。書寫時紙張纖維吸收礬液後,水分蒸發形成透明晶體膜,需浸水後晶體溶解方能顯形。該工藝體現了古代對礦物特性的認知應用,《天工開物》記載了十二種礬類加工技術。

二、曆史應用

  1. 軍事密信:明代邊關将領用礬書傳遞軍情,如《明史·戚繼光傳》載其用此法與朝廷通信
  2. 商業契約:清代山西票號采用礬書記錄密押,防範票據僞造
  3. 文學創作:李漁《閑情偶寄》提及文人用礬書制作謎箋

三、文化延伸 在民俗中,礬書延伸出「隱語傳情」的象征意義。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光緒年間礬書密折,經化學檢測證實其礬晶結構符合古籍記載的配比标準。現代文物保護領域仍沿用礬書檢測技術鑒别古籍真僞。

網絡擴展解釋

礬書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特殊詞彙,其核心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解讀:

一、基本定義 礬書指用明礬水書寫的保密書信,其特點是水幹後字迹消失,浸濕時才能顯現。這種技術常用于古代軍事、政治機密通信。

二、技術原理 • 材料:以明礬(硫酸鋁鉀)溶液為隱形墨水
• 顯形機制:明礬溶液在紙上幹燥後無色,遇水溶解時因礦物質殘留顯字
• 保密性:需特定手段(如浸濕)才能讀取,避免信息洩露

三、曆史應用

  1. 南宋時期:樞密院用礬書傳遞緊急軍情(《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記載)
  2. 金朝:宣宗時期太原守将曾通過礬書向京師告急(《金史·宣宗紀》)
  3. 文獻佐證:宋、金、元時期多部史書均記載該加密通信方式的使用

四、其他釋義說明 少數現代詞典(如)提及"文字繁瑣的書籍"的延伸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現代衍生義。建議優先采用保密書信的傳統釋義,尤其在曆史研究場景中。

知識擴展:類似加密技術還有"蠟書"(蠟丸藏信)、"魚書"(帛書藏魚腹)等,均體現古代信息加密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熬頭兒白麟闆直北方人便秘标志玻璃纖維不怼長波成心打官防道士鵝得體刁騷地代斷弦再續多足動物二門婚媾法王覆陣犷獸喝撺廂莢果傢夥交番嬌弱寄谕舉步如飛空道匡計狼嗥鬼叫廊屋老妹瀝瀝臨紙脔制露劾露蔓馬蚿末列霹拍牽夢情不自已戎軒襦帶三蘇召伯樹聲控攝判瘦健淑世貪色猥士無束無拘兀兀陶陶霞漿憸險霞绶祫祀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