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明矾水写的保密书信。其字水干无迹,湿时方显。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正月》:“ 曹辅 至 兴仁 ,守臣徽猷阁待制 赣县 曾楙 詰之, 辅 乃裂衣襟出御笔蜡封,乃枢密院矾书,以遗 楙 。”《金史·宣宗纪上》:“ 太原府 宣抚使 乌古论礼 ,遣人间道齎矾书,至京师告急。”
矾书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特殊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解读:
一、基本定义 矾书指用明矾水书写的保密书信,其特点是水干后字迹消失,浸湿时才能显现。这种技术常用于古代军事、政治机密通信。
二、技术原理
• 材料:以明矾(硫酸铝钾)溶液为隐形墨水
• 显形机制:明矾溶液在纸上干燥后无色,遇水溶解时因矿物质残留显字
• 保密性:需特定手段(如浸湿)才能读取,避免信息泄露
三、历史应用
四、其他释义说明 少数现代词典(如)提及"文字繁琐的书籍"的延伸义,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现代衍生义。建议优先采用保密书信的传统释义,尤其在历史研究场景中。
知识扩展:类似加密技术还有"蜡书"(蜡丸藏信)、"鱼书"(帛书藏鱼腹)等,均体现古代信息加密智慧。
矾书 (fán shū)
意思:《矾书》指的是一种古代用来记录、记载重要事务、纪事或者编年史的书籍。
拆分部首和笔画:矾 (fán) 字的部首是石 (shí),由5个笔画组成。
来源:《矾书》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表示古代石刻纪录的书。
繁体字:《矾书》繁体字为礬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矾字的写法有些不同,包括稍微改变了笔画的书写顺序和形状,但整体上与现代汉字基本相同。
例句:他翻阅了古代的《矾书》,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组词:矾土、矾石、矾矿、矾池、矾浆、矾渣。
近义词:纪实书、编年史、备忘录、记录册。
反义词:小说、虚构、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