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谕的意思、寄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谕的解釋

所傳遞的皇帝的谕旨。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覆陳疊奉寄谕分别籌議疏》:“所有疊奉寄諭,分别籌議緣由,恭摺由驛密陳,伏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訓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谕”是中國古代,尤其是清代官方文書中的一種特定形式,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實際應用兩個層面來理解:

  1. “寄”的含義:

    • 本義指托付、傳達、遞送。在“寄谕”中,核心意思是通過傳遞的方式送達。它強調谕旨不是由皇帝當面下達,而是通過書面形式,由特定的渠道(如驿站、官員)傳遞給遠方的接收對象。這與皇帝在京時直接召見大臣下達的“面谕”或“口谕”相對應。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對“寄”的解釋包含“傳送;傳達”義項。宋代王安石《寄吳氏女子》詩:“膏肓在何許,誰能寫其情?……寄聲謝諸公,努力蘇疲氓。”亦體現了“寄”的傳達之意(雖非公文語境,但詞義相通)。
  2. “谕”的含義:

    • 本義是告訴、告知,特指上對下的告知。在官方語境中,“谕”專指皇帝或上級官員對臣屬下達的命令、指示或教誨。它代表着最高或上級的權威意志。
    • 來源參考:《清會典》等典籍中,“谕”是皇帝命令的正式稱謂之一,如“上谕”、“聖谕”。
  3. “寄谕”的整體含義:

    • 綜合“寄”與“谕”的含義,“寄谕”特指皇帝通過書面形式發出,并經由傳遞渠道送達給地方高級官員(如總督、巡撫、将軍、都統等)的谕旨、命令或指示。
    • 核心特點:
      • 發出者: 皇帝。
      • 性質: 正式的官方命令、指示。
      • 形式: 書面文件。
      • 傳遞方式: 通過驿站系統或其他官方渠道寄送。
      • 接收對象: 通常為不在京城的地方大員或特定欽差大臣。
    • 應用場景: 當皇帝需要向遠離京城的地方重臣下達指示、批複奏折、布置任務、傳達決策或進行訓誡時,就會使用“寄谕”。這是清代中央與地方進行政務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寄谕”是指清代皇帝以書面形式發出,并通過官方傳遞系統送達給地方高級官員的谕旨或命令。它體現了皇帝對遠方臣屬的指揮權,是清代行政文書體系和中央集權制度運作的具體體現。其核心在于“寄”(傳遞送達)和“谕”(皇帝的命令)的結合。

(注:由于搜索結果未提供直接相關的網頁鍊接,以上解釋主要依據權威漢語辭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以及清代曆史研究、文書制度研究的相關學術共識進行闡述。例如,研究清代公文制度的著作如《清代文書綱要》、《清史稿·職官志》等均有涉及“寄谕”的性質和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寄谕”是漢語詞彙,拼音為jì yù,主要含義為通過傳遞方式送達的皇帝谕旨。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3.相關延伸

4.示例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或清代奏疏原文(如薛福成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按甲棓擊豹藏霧報錄把素碧辂碧蘂不劣方頭不言不語拆賣蟬翼扇愁怅慈幼呆老漢代數學基本定理丢脫多言或中二氧化矽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風清弊絶奉義分形膚受貫朽粟紅貴炁姑老含英咀華悍壯合皂黃陵廟環缭禍福相依江珧今愁古恨精粹鏡框進規久生拉運料實獵火臨乾龍化虎變隆危亂事跑供銷偏角千裡姻緣一線牽契箭幓頭神頭鬼臉識滅視生訟靈陶氣田歌網禁鮮乏惜春禦史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