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即甘棠。 前蜀 貫休 《上盧使君》詩:“可憐召伯樹,婆娑不勝翠。”參見“ 召棠 ”、“ 甘棠 ”。
“召伯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召伯樹”指一種樹木,即甘棠(又稱棠梨),屬于薔薇科植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其拼音為zhào bó shù 或shào bó shù,發音差異源于“召”字的多音屬性(作為姓氏時讀“shào”,其他語境可能讀“zhào”)。
該詞與曆史人物召公奭(西周政治家)相關。據記載,召公曾在甘棠樹下處理政務,因施行仁政,後人以“甘棠”或“召伯樹”代指德政或清廉官員的象征。例如前蜀詩人貫休在《上盧使君》中寫道:“可憐召伯樹,婆娑不勝翠”,借樹喻人,表達對賢臣的贊頌。
部分資料提到“召伯樹”可引申為忠誠義氣的朋友(如),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源于對“召伯”曆史形象的延伸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經·甘棠》相關注解。
《召伯樹》是一部中國古代小說,又稱《召喚木》,是元朝作家錢探虛所作。這個詞通常指代小說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或者主要角色。
《召伯樹》的拆分部首是木、朵、示,總共有13畫。
《召伯樹》是明代施耐庵續寫《水浒傳》所創作的第三回。整個故事描寫了林沖救魯智深于山中,遭遇天女的情節。這段情節被稱為《召伯樹》。
因為《召伯樹》是明代的著作,所以它的繁體字形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具體字形請參照繁體字字典。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候寫《召伯樹》的漢字形狀與現代簡化字有所區别。具體字形請參照古代字典。
小說中的角色衆多,其中召伯樹是個具有神秘力量的樹木,他能召喚出天女來幫助林沖。
召伯、伯樹、召喚、樹木。
召喚之樹。
非召伯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