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季的最後一月,即農曆三、六、九、十二月。 漢 揚雄 《羽獵賦》:“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北史·魏紀三·高祖孝文帝》:“自今選舉,每以季月,本曹與吏部銓簡。” 唐 元稹 《春》詩:“季月行當暮,良辰坐難窮。”
“季月”是漢語中用于描述農曆(陰曆)季節劃分的術語,其含義如下:
季月指每個季度的最後一個月,對應農曆的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例如:
現代公曆的季度劃分(如第一季度1-3月)與農曆不同,季月特指傳統農曆的月份。例如,公曆的3月可能對應農曆二月或閏月,而非固定為季月。
在文學中,“季月”可引申為季節末期的意象,如唐代元稹詩句“季月行當暮”描述春末時光流逝。
提示:如需了解不同朝代對季月的具體應用,可參考《北史》《文選》等文獻(來源、3、7)。
季月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其意思是指四季中的某一個月份,通常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月份。
季月的部首是月字旁,由左邊的月字和右邊的己字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5畫。
季月最早是出現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原意是指每個季節中的月份。在繁體字中,季月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季月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例如,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季月的寫法為「學殺之部,月初之字」,可以看出其與現代寫法的區别。
1. 今年的季月特别寒冷。
2. 來年的這個季月裡,将舉行一場盛大的慶典。
1. 季節(指春夏秋冬四個季度)
2. 月份(指一年中的月份)
3. 季度(指一年中的四個季度)
1. 月份
2. 季度
1. 非季月
2. 異質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