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懷之歲的意思、免懷之歲的詳細解釋
免懷之歲的解釋
謂三歲。《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後因稱三歲為“免懷之歲”。 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免懷之歲,天奪聖善,不食三日,哀比成人。”
詞語分解
- 免的解釋 免 ǎ 去掉,除掉:免除。免稅。免費。免官。免檢。罷免。豁免。 不被某種事物所涉及: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難免。 不可,不要:閑人免進。 古同“勉”,勉勵。 古同“娩”,分娩。 任 筆畫數:; 部
- 歲的解釋 歲 (歲) ì 年:歲首。歲暮。歲夕(即“除夕”)。歲除(年終)。歲闌(一年将盡的時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歲兇(年成歉收)。歉歲(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齡:年歲。周歲。 星名:歲星(即“木星”。)
網絡擴展解釋
“免懷之歲”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 指三歲,特指幼兒脫離父母懷抱的年齡。該詞源自《論語·陽貨》中“子生三年,然後免于父母之懷”的記載,強調子女三歲前對父母的依賴。
2.出處與典故
- 出自《論語·陽貨》,原文為孔子所述,描述子女出生後需父母懷抱養育三年,之後才能逐漸獨立。唐代張說在《鄎國長公主神道碑》中曾引用此典,如“免懷之歲,天奪聖善”,進一步強化其文化意涵。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偏正式結構,多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無褒貶傾向。
4.近義詞與擴展
- 雖無直接近義詞,但類似表達有“黃口小兒”(泛指幼童)、“孩提之年”(2-3歲)等。需注意“免懷之歲”特指脫離父母懷抱的年齡,更具文化語境。
5.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用于含蓄表達兒童成長階段。
該成語以《論語》為源,通過“三年免懷”的意象,凝練表達三歲這一特定年齡,兼具文化内涵與曆史厚重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原文及漢典等權威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免懷之歲的意思
《免懷之歲》是一種成語,意思是不用憂慮的年歲。它表示一個人年紀輕輕卻無憂無慮,不用擔心困擾。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免懷之歲》的部首是“⺡”(犬字旁)和“⻜”(疋字旁),總共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免懷之歲》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請雨師》一書,是金代文學家貫休所創造的。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免懷之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成語《免懷之歲》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意義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年輕時一直過着免懷之歲的生活,直到遇到了事業上的困難。
2. 孩子們應該珍惜免懷之歲,好好學習,享受無憂無慮的時光。
組詞
1. 免懷:不用擔憂,不思慮的意思。
2. 無憂無慮:形容心情愉快,沒有煩惱。
3. 不用憂慮:沒有擔憂,不用擔心。
近義詞
1. 無憂歲月:指沒有憂慮的時光。
2. 無憂無慮:形容心情愉快,沒有煩惱。
反義詞
1. 憂心忡忡:形容内心煩憂,擔心不安。
2. 背負重任:指承擔壓力和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