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愤慨的意思、愤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愤慨的解释

[indignation] 愤恨不平

详细解释

亦作“ 愤愾 ”。1.愤恨感慨。《世说新语·言语》“ 陶公 疾篤,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刘孝标 注引 王隐 《晋书》载 晋 陶侃 《临终表》:“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啟手啟足,当復何恨!但以餘寇未诛,山陵未復,所以愤慨兼怀,唯此而已。”《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每读其事,未尝不临文痛叹,愤愾交怀。以今况古,乃知一揆耳。”《宋书·袁湛传》:“奉命西行,途戾 荆 郢 ,瞻望 巴 汉 ,愤慨交深。”

(2).愤愤不平。《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且三军愤慨,人怀私怒,我将军辞不获已,以及 馆陶 之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仇隙》:“ 右军 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章:“她又不能违背她的大伯,陪着咬了咬牙,表示很愤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愤慨(fèn kǎi)指因遭遇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而引发的强烈愤怒与义愤,是一种包含道德评判的激烈情绪反应。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词源、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愤慨:气愤不平。多指对不合理、不公正的言行感到愤怒。

    示例:人们对这种霸权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

  2. 《汉语大词典》

    愤慨:愤恨感慨。强调因正义感受到侵犯而产生的激愤情绪。

    出处: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一唱三叹,凄恻愤慨。"


二、词源与构成分析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示例场景
愤慨 强调对不公的义愤,含道德批判 对贪污腐败行为深感愤慨
愤怒 泛指强烈怒气,未必涉及道德 他因被误解而愤怒
愤懑 侧重郁结于心,情绪更内敛 长期受压制的愤懑无处宣泄

(依据《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四、典型使用场景

  1. 社会不公事件

    民众对司法不公的判决结果普遍愤慨。

  2. 历史屈辱记忆

    回顾近代列强侵华史,国人无不愤慨。

  3. 文学表达

    鲁迅杂文中充满对旧社会的愤慨之辞。(参考《鲁迅全集》


五、语言学延伸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张志毅.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0.
  4. 鲁迅.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网络扩展解释

“愤慨”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因不公正、不合理或违背道德的事件或行为而产生的强烈愤怒与义愤。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使用场景

3.与近义词的区别

4.例句说明

5.情感层次

愤慨不仅是个人情绪,更包含对群体、社会价值的关切,常伴随呼吁改变或谴责的诉求,属于较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进行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半歇并行蚕匾成也萧何败萧何春酎锉子徂征单介打旋典司地秤厎席兜答发达国家费士负非隔壁听鬼扯腿估税黑漆寥光泓涵猴栗化成胡雕剌混吾监董奸萌假貣激亢径流金人捧露盘进治就读淩遽柳带鲁风鞋鹿霓衣落水账珉瑶磨练摩崖幕后黏涂逆涛乾面羣分类聚鋭器赛诗会山岑设措时巡酸凄贪欢桃花醋蜩蚬刓敝懀懀巫云楚雨香鬃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