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誡的意思、谏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誡的解釋

勸谏告誡。 章炳麟 《文學總略》:“夫宛轉偯隱,賦之職也。儒家之賦,意存諫誡,若 荀卿 《成相》一篇,其足以感人安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谏誡(jiàn jiè)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谏”與“誡”兩個語素構成,核心含義指通過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失,強調以語言警示的方式引導他人向善避惡。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源與結構釋義

  1. 谏(jiàn)

    《說文解字》釋為“證也”,本義指以正直之言糾正尊長的錯誤。古代特指臣子對君王的規勸,如《周禮·地官》載“保氏掌谏王惡”。其字形從“言”從“柬”,象征以言語剖析是非。

    引申義:直言勸告、阻止錯誤行為。

  2. 誡(jiè)

    《說文解字》注“敕也”,意為告誡、警告,使人警覺以避免過失。如《周易·系辭》雲“君子以恐懼修省”,強調警示的作用。

    引申義:通過訓導使人警惕不良行為。


二、複合詞釋義

谏誡融合二者含義,指:

典型語境:

唐代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即通過谏誡引導君主謙遜自省。


三、文化内涵與經典用例

  1. 儒家倫理的實踐

    孔子提出“事君盡禮,人以為谄也”,強調谏誡需恪守禮制(《論語·八佾》)。

  2. 史書中的典範

    《史記·滑稽列傳》載淳于髡以隱語谏齊威王:“國中有大鳥,三年不蜚不鳴”,促其勵精圖治。

  3. 文體應用

    古代“谏書”“誡書”均為谏誡的載體,如諸葛亮《誡子書》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訓導後人。


四、與現代詞語的關聯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3.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
  4.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
  5. 蕭統《昭明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網絡擴展解釋

“谏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àn jiè,由“谏”和“誡”二字組合而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直言不諱的勸告或規勸,向他人提出忠告,以幫助其改正錯誤或避免過失。

二、詳細解釋

  1. 核心意義
    以直接、坦誠的方式闡明道理,促使對方接受并修正錯誤。例如曆史上忠臣對君主的勸谏,或智者對他人的善意提醒。
  2. 應用場景
    • 政治領域:如臣子向君主進谏,體現忠誠與責任感(如“直言敢谏”)。
    • 日常生活:朋友、長輩對晚輩的規勸,如“勸誡不良習慣”。
  3.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中強調“谏”的道德價值,如章炳麟在《文學總略》中提到,儒家文學常通過賦體隱含谏誡之意,如荀子的《成相》篇。

三、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章炳麟的論述),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瘢迹編隨兵車之屬冰島擦亮成瘾性爡焥雌竹典谟訓诰雕虎抵虛肺腧豐穣感忿告祝梗悍耕岩公物轘刑歡燕還債呼吸之間節孝坊解衣般礴荊阮驚寤寇難口戲狼艱狽蹶掠約連三跨五斂威遼落砺帶犛旄力氣輪椅羅襪芒芒苦海麋首木稷納缽親委崎峗饒遠聖洗神農石表室如懸罄疏水箪瓢覃思田獲踢蹬土電影無拘無礙象棚鄉杖仙子小法衺道